• 74阅读
  • 0回复

袁希尧跌跤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3
第2版(经济)
专栏:

  袁希尧跌跤以后……
  本报记者 王艾生
袁希尧,太原不锈钢器皿厂厂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山西省颇有名气。他曾在改革的风雨中跌了跤,但是,他没有灰心失望,而是爬起来,抖掉身上的尘土,又继续干。人们说:袁希尧还是那股劲!
老袁原是个裁缝,做得一手好活。1978年他顺应改革的大潮,带领27名家庭妇女和残疾人,用自己仅有的170元钱办起太原市第一家不锈钢器皿厂。他立志要利用太原不锈钢原料的优势,向社会向家庭提供精美的厨房用具、餐具。老袁新厂新办,不按国营大工厂那些套数,实行厂内各工段自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厂内银行”,工段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同时实行高奖高罚,从严治厂。这几招,使这个小厂充满生机,1981年,总产值达220余万元,实现利润8万余元。
太原市政府的领导者们,发现了袁希尧的经营才干,让他在经营好不锈钢器皿厂的同时,承包太原搪瓷厂,袁希尧二话没说,一人挑起两副重担。他将太原搪瓷厂堆放在仓库里的价值几十万元的搪瓷产品,拉到山区农村,换回成车的土豆,又把土豆卖给太原市民。这样一来,死滞的资金变活了。他在搪瓷厂坚决压缩清闲岗位的人员,他说:“要我当厂长,就要按我的主意办,要事事都讲情面,厂就办不好。”果真,太原搪瓷厂从亏损的深坑爬出来,开始有了盈利。
1984年7月,袁希尧又出任太原市城镇集体经济总公司经理。不到半年,公司下属的企业发展到50余个……
然而,就在这时,他在海南做一笔买进口汽车的生意中,犯了错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了职。老袁瞅着上级领导同志的脸,苦苦哀求说:“我有问题,你们查,处理。但是无论如何,先不要免职,叫我干下去。免了我,许多头绪接不上,企业损失太大。”但,上级没有反应。
老袁含着泪水离开了总公司。从此,他成了闲人,在汾河、晋阳湖、迎泽湖……整整钓了近两年的鱼,竟成了出色的钓鱼能手。山西祁县防爆灯具厂来请他“出山”,他摆摆手,榆次五金厂请他去“决策”,他摇摇头;外贸部门的一家企业请他“出谋划策”,他没答应。老袁真的灰心了吗?没有。他一心惦记着用心血浇灌多年的不锈钢器皿厂。
1987年9月,太原不锈钢器皿厂,请老袁回厂当顾问,他欣然答应。并且当即进厂上任。厂领导者和工人们都把这位不锈钢器皿厂创始人当成“厂长”。全厂重大决策由他定,新的主意听他的。
说起来心痛呐,一个好端端的器皿厂,这几年“滑坡”了。产品样式陈旧,还常发生质量事故。有的工人见厂里不景气要求调走。1988年1月,老袁的顾问再也当不下去了,他卖掉自己的摩托车,抵押3000元,再次承包了不锈钢器皿厂,他上任就宣布:“谁想走,就走。谁要想进厂,先交1000元风险抵押金。”
老袁还是那股劲:想要办的事,非办成不可。他连砍“三板斧”,效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恢复“厂内银行”,工段之间实行代金券结算,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全厂上下,都紧紧盯住效益。原来原料的利用率只有65%,边角废料全都当废钢铁卖了。老袁决定实行一条龙下料,开拓小产品,实行套用料,原料利用率升到90%以上。仅此一项,每月就节省开支5万余元。老袁和销售人员背上不锈钢厨具、餐具,上长春,下郑州,跑上海,进成都……调查市场,开拓销路。他们先后研制新产品8种,把堆放在4个仓库里的残次品进行复修、改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太原不锈钢器皿厂又活起来了。现在,他们共生产160多个品种,行销27个国家和地区。
老袁深知企业落后的病症,他将产值、质量、利润和工资挂钩,工人之间的实际收入,拉开档次,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厂规厂法面前人人平等。他的女婿在供应科当科长,因工作疏忽,发料出了差错,造成700余元的损失,被罚了170元。厂里实行股份制,已吸收工人股金6万余元。
今年1月至7月,器皿厂实现利润32.5万多元,远远超过了全年实现利润22.5万元的承包指标。老袁用企业留利,为工人解决住房25套。他们还和山西清徐县、祁县等地合作,办起5个不锈钢器皿分厂,由农村提供场地、劳力,他们提供设备、技术、原料,生产不锈钢器皿新产品。老袁悄声对我说:“我们正研制一种很有特点的新产品,不久,可同消费者见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