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首都大学生暑期实践走向基层 百乡千厂挂职智力支农收效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首都大学生暑期实践走向基层
  百乡千厂挂职智力支农收效大
本报讯 今年暑期,共青团北京市委组织36所高校的1500名大学生、研究生到京郊12个区县,开展“百乡千厂挂职智力支农”活动。
近几年来,社会实践已成为首都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和锻炼大学生的重要措施。然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老做法往往使这项活动浮在表面,也很难与改革、发展生产力相结合,学校与社会两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从去年起,北京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正由“走马观花”发展到“下马种花”。在今年暑期,学生们分别到204个乡和近千个乡镇企业挂乡团委副书记、书记助理、厂长助理和工程师、经济师等职务。他们通过这一形式,把对改革、自我和社会的空泛议论,转化为对社会负责的具体行动,进一步学会脚踏实地干实事;通过亲身感受各种实际问题,更深了解中国国情,努力为社会做实事。不少县、乡主动与高校建立长期科研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这既为高等院校服务社会开辟了“窗口”,也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了稳定的场所。
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以科学知识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北京经济学院学生帮助通县某铝合金门窗厂应用微机控制下料,每年可节约原料折合人民币30万元,相当于新建一个小企业。各高校向京郊输出、转让新技术近40项,解决专业技术问题80多个,提出改进技术和管理建议200多个,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举办300多个文化和专业知识培训班,内容包括英语、高考复习、会计、养殖、种植等,有14000多名农村乡镇青少年参加了培训辅导。学生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不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也为京郊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