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困惑与期待——采访城运会断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大赛前夕

  困惑与期待
  ——采访城运会断想
奥运会的圣火刚刚熄灭,中国城运会的火炬又已点燃。它的召开,无疑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又提供了一条途径。某些项目受挫于本届奥运会的现实,使中国体育界感受到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大家都在探索和寻找加快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暂时的失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城运会能够提供给我们多少信息和答案,所有关心中国体育事业的人们自然对此抱有期待,这恐怕也是主办者的一个意图。
为何发怵
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记者汇集泉城,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熟识的同行们都在相互探问,如何报道城运会。这些采访过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记者们,为何发怵了?
纵观国内,大型运动会可谓多矣。仅今年就有大学生和农民运动会。此外,还有全运会、青运会、民运会以及中学生运动会等等。当然它们之中有“朝野之分”,其中一半属于全民体育。两个方面,都不可轻视。然而,如何体现奥运战略,区分轻重缓急,把我们这个不发达国家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地分配,理顺全民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这是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摆在各级体育决策人物面前的问题。
“怪圈”与金牌战
在国内举办的各种运动会上,运动员资格和年龄问题构成了一个扰人头痛的“怪圈”。农运会和大学生运动会上都曾出现了这一“怪圈”。尽管主办者三令五申严加审查,然而愈演愈烈的金牌大战仍使这个“怪圈”屡屡出现,难怪体育界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发出惊呼:这已成为“中国的兴奋剂”现象。
透过这一现象,我们深感这种以邻为壑、各自为战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如果缺乏全局观念而囿于本省本地区的金牌,这个“怪圈”给中国奥运战略投下的阴影将很难消除,它将延阻我们迈向体育强国的步伐。
盼明星升起
比其他更宝贵的,是能有一批明星在城运会上升起。没有璀璨夺目的星光自然构不成蔚为壮观的银河。“芳林新叶催陈叶”,这是大自然不可逆转的规律。我们在一些项目上的强与弱,从某种意义上讲,正体现在有无新人接班上。城运会既然限制选手一定的年龄,所选项目又都是奥运项目,新星的出现就更显得唯其重要。
城市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各种有利的条件。无论是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还是新崛起的沿海城市,都应该比其他地区在体育方面发展得更快一些。
城运会,希望你升起更多的新星……
本报记者 陈昭 吴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