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彭德怀军事文选》序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彭德怀军事文选》序言
  杨尚昆
在彭德怀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彭德怀军事文选》,这是对彭德怀同志最好的纪念,我感到十分欣慰。
彭德怀同志是我熟知和敬重的老战友,是无产阶级卓越的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他从1916年不满18岁投入湘军当兵,到1928年率部起义,再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有30多年都是在战场上烈火硝烟里度过的。他经历了从军阀战争到革命战争,从阶级战争到民族战争,从国内战场到国外战场的复杂战争过程。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参与和指挥过上百次重大的战役战斗,经常身先士卒,亲临战场,他的战场经验极其丰富,指挥艺术日益成熟,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军事家。
彭德怀同志早年在湘军中,即以骁勇善战著称,从二等兵逐级晋升为团长。但是,只有在平江起义之后,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他所从事的战争的正义性,他对革命战争崇高目的的追求和忘我献身,才使他焕发出非凡的胆略和才智,为人民、为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
红军时期,他率领的红五军,以起义之初的千余人,驰骋于湘鄂赣边区,披坚执锐,在两三年内发展为万多人的红三军团,与毛泽东、朱德创建的红一军团一起,组成为数万之众的红一方面军,开辟和保卫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彭德怀同志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协助朱德总司令率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极其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创造出一套适合敌后犬牙交错战争形势的军事政策和斗争方式。到1943年他回延安准备参加“七大”时,八路军已由出师时的3万余人发展到40万人,把华北数千万同胞从日寇铁蹄下解放出来。
1947年,国民党大举进攻陕北,直逼延安,彭德怀同志临危受命,以仅为敌军1/10的2万余兵力与敌周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紧紧依靠陕北民众,设疑兵,布奇阵,蘑菇兜圈,围城打援,妙计百出,连战皆捷,迅速扭转了战局,同其它战场互相配合,一年之后转入外线反攻,两年半解放西北5省。
1950年,彭德怀同志再次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同朝鲜人民和人民军并肩战斗,以劣势装备,打败了装备精良的美国侵略军,光荣地履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
彭德怀同志在治军方面,极其重视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军事技术和纪律观念,越是战斗频繁,越是抓紧部队的教育训练。1948年,毛泽东同志亲电全军推广西北野战军的“新式整军”经验,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起了巨大作用。彭德怀同志治军以严著称。严,首先是他律己严,对高级将领要求严。他数10年如一日艰苦卓绝,与士兵同甘共苦,受到全军普遍称颂。他对基层干部、对士兵则宽厚慈祥。因之,在任何困难艰险的情况下,将士用命,一往无前。
建国后,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彭德怀同志和各位老帅一起,对军队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为实现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为加强我国的防御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彭德怀同志在军事领域的重大建树,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实践的结果,同时也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他在几十年中留下来的大量军事文献,是我军的珍贵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地整理研究。这部《文选》将成为学习和了解我军的军史和战史的一本很好的读物,特别对于全军指战员学习和继承我军优良传统,对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1988年7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