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将军白发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3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燕舞散文征文

将军白发新
  范曾
啊,在哪里,行人的刁斗、公主的琵琶?在哪里,轮台的酒宴、交河的骏骑?万里平沙回答我的是无边的沉寂或偶尔低哑的呜鸣。或许只有插向碧天的胡杨或寂寞的骆驼草,是那纷繁的、壮烈的、绚丽的历史见证人。这儿,喀什——古疏勒,曾经是天山南麓通向中亚必经的丝绸之路的要塞。在喀什的集市和英吉沙的作坊里,我见到的那些高鼻深目、美髯浓密的同胞,使我想起唐三彩中驼背上吹奏悠悠羌笛的胡人。
我和南疆军区司令员段长金老将军漫步在莽莽沙丘。沙漠上骄纵的阳光和暴烈的风沙,使将军的皮肤粗糙而黝黑,丝丝银发渐渐染白了双鬓。来到这儿已整整四十年了,他已近六十的高龄,不畏原子微尘的辐射,曾六十三次深入原子弹爆炸的不毛之地探测。他走遍边防哨所,直到海拔五千六百米的前沿,他都亲自去探望那儿的战士。他告诉我,当大雪封山的时候,交通阻塞,信讯中断,有的战士内地的情侣来信,数月不达,姑娘以为变心,待到春回大地的日子,战士收到的却是对他“绝情”的谴责,当战士伤心流泪的时候,老将军无言以慰。然而当将军将一片片切开的哈密瓜送到战士面前的时候,战士们又流下多少感动的泪。将军告诉我,这些青年的心灵,像博格达峰的雪那样明净纯洁。虽然那儿终年没有蔬菜,哨所屋舍简陋、生活备极艰难,但他们毫无怨言,他们希求的是理解,理解他们高远的追逐、博大的胸怀。他们心头凝铸着这样的警句:国之不固,何以家为;寸土之失,将士之耻。我想,汉唐之季的长城,保卫了中原的农业社会,才有可能以自己灿烂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带向遥远的中亚甚至欧洲;而今天这铜铁的长城,保护的同样是一个文明之邦,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有自信、有尊严的祖国,它将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失去和平、友好并走向世界的机会。
我们在灼热的沙丘上坐下,将军回忆起如潮往事。他生长在山西文水县,13岁,跟上了八路军部队,那时,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一无所有的苦孩子。那“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刘胡兰和他在一个学习组。将军不无感慨地浩叹,从云周西村敌人的铡刀到今天中越边界射向我们战士的罪恶的子弹,夺去了多少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生命,这些人不愧为祖国的骄傲、民族的脊梁。他回忆起1949年从武威、酒泉西指,步行进疆时的情景,黄沙遮天盖日,伸手不见五指,有的战士由于缺一口水,而埋魂荒沙。解放初期,为了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轻工业发展,将军们节衣缩食,在新疆盖起了几个工厂。将军告诉我,那时战士开荒,衣不蔽体,这艰苦卓绝的日子,永远是战士的无尚荣光。将军说,没有各族人民的团结,就不会有边疆的巩固。他说,今天我的孩子们每个都在农村锻炼三至五年,至今在基层工作。将军自豪地说,对于他们,我放心。
一队骆驼冉冉地在身边过去,昂着头,无声无息地过去,单调的驼铃声远了,留下的是深深的足印。我看看身边这位可钦可敬、百战山河的老将,看到将军新添的白发,不由想到,中华民族悠远而伟大的历史,不正如沙漠的骆驼,一步一个脚印?不正如吐丝的春蚕,一口一段生命?不正如将军的白发,一丝一场战役?啊,历史,你本是一种艰苦的推移,一种费尽移山心力的推移,而历史的腾飞也还有待于各方面的水到渠成。历史,不是书斋里高谈阔论的产物,祖国也不因哲人深刻的遐思,而会在一夜变为天堂。
前人题霍去病墓有诗云:“暑往寒来春夏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遍地愁”。历来咏边塞将军都护的诗词,在壮烈中都包含着悲怆荒寒。然而这样的情调不属于段长金将军,我临别写下了四句诗,至今尚未送他,现录此以遥寄深情吧:“戎马生涯四十秋,挥鞭戈壁不回头。平生皓洁昆仑雪,化入江河万古流。”(作者单位: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