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把“吊桥”变为“铁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十周年前夕访福田前首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3
第6版(国际)
专栏:

  把“吊桥”变为“铁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十周年前夕访福田前首相
  新华社记者 朱荣根 王大军
“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生效10周年之际,我将在东京遥对蓝天,祝愿中国的改革取得成功,祝愿日中友好合作关系取得新的发展。”
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20日下午在他的东京赤坂事务所对本社记者这样说。说话时,这位83岁政治家脸上洋溢出兴奋的神色。
10年前福田先生作为当时的日本首相派园田直外相(已故)于1978年8月12日到北京同中国政府缔结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23日,福田先生与到日本访问的邓小平副总理(当时)交换了条约的批准书。自此,这一重要条约正式生效。
谈起往事,这位前首相颇有感慨。他说:“战后较长一段时期,日中两国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并发表了联合声明。无疑这是一件大事。但是我总觉得这对两国关系来说,还只是架起了可以往来的‘吊桥’。要使日中两国的各方面交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把‘吊桥’变为可以承担大流量、重负载的坚不可摧的‘铁桥’。经过双方充分的准备,终于迎来了成熟的时机,使这一课题付诸了行动。”
福田先生笑着说:“10年来的事实证明,这样做对了。在这一期间,日中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为实现现代化推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我认为,到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强大支柱。”
在展望日中两国关系时,福田说:“日中两国互有所求。推行改革、实现四化是中国最大的政治课题。日本能够从资金、技术方面提供合作。双方政府应当共同努力,创造加强合作的环境。”
福田先生虽然即将攀上米寿,但他精神矍铄,思路敏捷。看上去远比其年龄年轻。当我们问到他对国际形势和日本今后的方向的看法时,他又侃侃而谈。
福田说,世界形势正发生巨大变化。战后的世界政治结构一直是东西对峙。可喜的是,美苏双方都开始对迄今各自的行为进行反省。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在反思。
福田强调说:“在这种形势下,我想重申当年我作为日本首相在马尼拉发表的主张,即:一、日本不能走军事大国的道路。二、日本应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提供给需要资金的国家,以促进相互理解,友好相处。三、世界各国政治体制不同,但应当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
当记者说这就是当时日本所说的“福田主义”时,这位政治家笑了。今天看来,福田先生的这个主张是颇有见地的。(新华社东京10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