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北京城门称谓的沿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北京城门称谓的沿革
北京城廓几经变迁,到元代才有了现在北京城的雏形。元代的北京城共设11门:南为丽正门、顺承门、文明门,北为安贞门、健德门,东为崇仁门、齐化门、光熙门,西为和义门、肃清门、平则门。
明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攻下元大都,即收缩北城墙南移五里,废光熙、肃清二门。改健德为德胜,改安贞为安定,乃为九门。永乐中改崇仁为东直,改和义为西直。正统初年(1436年)改丽正为正阳,文明为崇文,顺承为宣武,齐化为朝阳,平则为阜成,余四门仍呼其名。
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始筑外城,设门七座,南为永定,其左为左安,其右为右安,东为广渠、东便门,西为广宁、西便门。
(10月8日《北京晚报》 王铭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