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为天安门城楼设计装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为天安门城楼设计装饰
每当人们经过节日的天安门城楼时,总会对城楼上那8个火红的宫灯和八面迎风猎猎的红旗,以及城墙上的毛主席像和像两旁的横标肃然起敬。然而,这一切最初的设计者是“抗敌剧社”里的两个日本人——小野和森茂。
“抗敌剧社”是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前身。1945年秋的一天,一群日本青年从北平逃出,来到已经解放了的张家口。他们之中有两个小伙子,一个是小野,另一个就是森茂。晋察冀军区的领导很快批准了他们参加八路军的要求,并让他们到“抗敌剧社”负责舞台美术工作。此后,他们为“抗敌剧社”设计了许多优秀的舞台美术,如《子弟兵和老百姓》、《戎冠秀》、《战斗里成长》、《英雄的阵地》等剧的布景。
1949年9月,党中央把举行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工作交给了华北军区。军区宣传部部长张致祥把这个任务下达给以小野、森茂为主要创作力量的军区文工团舞美队。
旧时的天安门,是古老的封建的象征,城楼上阴森森,窗门紧闭。怎样才能使天安门焕然一新地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为中国人民的盛大节日增光添彩?小野和森茂满怀激情地画了几十张草图,最后把最满意的一份设计图交上去,转呈周总理审批。很快,草图被批准了。然而要实现方案又是何等不易。仅仅那8个宫灯,每个足有10立方米大,跑遍北京城也找不到。只好请来过去为宫廷做宫灯的老艺人,在小野、森茂的具体指导下现场制作。直到“十一”前夕,才赶制完成。开国大典那天凌晨,敬爱的周总理来到天安门城楼上作最后的检查和验收。
几十年过去了,天安门城楼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小野、森茂的设计风格。
(9月25日《解放军报》江凌、大鹏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