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学而优则仕”本义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学而优则仕”本义考
人们常把“学而优则仕”理解成:学习优秀便可做官。其实此解大谬原意。
此句见于《论语·子张》。原话为“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从字义上讲,这里的“优”字并不当现代汉语中的“优秀”意义讲,而是当“宽裕、有余”讲。据《说文解字》,“优”训解为“饶”。段玉裁注曰:“饱也,引申之凡有余皆曰饶。”朱熹《四书集注》中也称:“优,有余力也。”因此全句可串讲为:“子夏说:‘做官公事之余便学习;学习后有余力便可做官。”这仅仅是字面的通解,深一层含义则是论述做官与读书两事的侧重关系。让我们看看《四书补证备旨》中的讲解:“子夏论仕与学者,当各知所重也。当仕之时则仕为重,必致君泽民。待职业闲暇优乎其有余力焉,则用其功于学……当学之时则以学为重,必修德明道。涵养纯熟而优乎其有余力焉,则推其学于仕。有仕与学之贵者,岂可不知其所重哉。”可见子夏之意在“当各知其所重也”,即在仕与学的两个阶段中,首先要致力于现阶段的任务,“或仕、或学”,余暇之时再顾及其它。这也正是孔子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引申。
(10月11日《团结报》 胡澄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