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中国令我们神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4
第6版(国际)
专栏:我心目中的中国

  中国令我们神往
  罗马尼亚 奥·波·多依娜(女53岁建筑工程师)
编者按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北京市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我心目中的中国》龙年征文活动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他们踊跃投稿,畅谈对我国的见闻和感受。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只能从获奖作品中选择一部分,移诸报端,以飨读者。
我对中国的最初印象是儿时从手指头在墙壁上投下的影子中获得的。人们把这种影像叫做“中国影子”。你只要对着灯光伸出双手,随着指头的变化,墙壁上的影子就会呈现出小鸟、蝴蝶和其它动物的形状。我简直被这种游戏迷住了,心儿仿佛长上了翅膀,同墙上的影像一道飞翔、变幻。
后来,学会了写字、画图、计算。然而,影子创造的神奇景象却留在心底,没有任何东西能将它取代。
在学校里,我知道了伟大的中国人民为全人类及其它文明作出了何等无法估量的奉献。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中国人民所发明、所发现、所创造的一切的了解,充实了我对“神奇的中华世界”的印象,加深了我对她的敬佩。
于是,蔡伦发明的纸,使我暗暗问自己:如果没有纸,怎么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我想知道,这项发明是否有纪念碑?也许在许多大学的门前应当树立这样一座纪念碑吧!)
当我还是个中学生时,马可·波罗的故事使我仿佛亲眼见到那伸向远方的“丝绸之路”。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位助教对我们说,中国像一块无法抵御的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他在中国生活了多年,在他的藏书中有很多极有价值的中国书籍。他说:“总有一天,人们会了解并高度评价中国。”
当人们从太空归来时,他们叙述了在宇宙空间见到的我们这个蓝色星球是多么美丽,并指出,在太空中所能看见地球上唯一人工建造的工程,便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除了对这一纪念碑式的工程的钦佩而外,我还为中国的同行们感到专业上的自豪。
作为建筑工程师,我佩服那些从杂志和电视节目中看到的中国桥梁和建筑物,它们美观、大方、坚固。但我似乎更钦佩那些宫殿和宝塔,它们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当代文明使人们更讲求实际,生活节奏快。今天,谁还会去想“三潭印月”、“平湖秋月”这样的景色,可人们又是多么需要它们!
因为指引我的心通向中国的最可靠的道路是艺术,我得承认,我接连四次参观了布加勒斯特举办的一个中国艺术展览。我还发现,在列宁格勒博物馆,参观中国艺术陈列馆的人也比别的馆要多得多。那些展品着实令人赏心悦目,超出人的任何想象。
我在自己的家里布置了由绘画(油画和水墨画)、塑料、首饰、一个瓷瓶组成的“中国之角”,对我来说,这个小小的角落是通向中国的“窗口”。
关于这个奇迹般的国家和它的人民,我还可以写很多很多,他们通过自己所创造的一切,在人类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他们制造的一切产品结实、美观而又实用,仿佛每一件产品都是送展之作。
我的“窗口”也像是这个国家历史的一面反射镜。
看着汉代和唐代的陶俑,我想到中国人民的祖先,想到他们的、并世代相传直到今天的生活。
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比物质财富还要珍贵,它克服了艰难险阻,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这些先辈们为民族精神打上了看不见的印记,他们做出了榜样,给后人以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记得我读过一篇报道: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发现了一座葬于公元前433年的古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王侯,随葬的一口箱子的顶盖上绘着一幅天象图,在大熊星周围,有28个星座……想象中,我仿佛到了中国,仰望着大熊座的“柄”,“柄”指向东方,表示春天来了。我又想到了东方天宫,想到青龙,想到“阳”,以及它的含义,想到阳春三月,想到牡丹……
中国通过它为人类所创造并继续创造的一切征服了我们,令我们神往。
在我们所处的这1000年里,汉字书写的不是“影子”,而是光明,它体现着全世界所有的人向往和平与友谊、爱与美的共同意志。
(李家渔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