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东京叙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4
第8版(副刊)
专栏:

  东京叙语
  张沛
九月上旬,东京仍有“秋老虎”之意,比较闷热。五日晚上,日本友人《先驱者》杂志主编木场康治先生设小宴于东京繁华街市六本木的“庐山”饭店招待我。同桌者四人。满头银发的木场先生,进门落座以后,在柔和的灯光下和轻曼的乐声中,环顾了一下雅致的环境,不无感慨地说:“三十多年前,我多次带女友到这里谈情说爱,现在老了,请中国朋友到这里来叙叙友情。”他说话时,瞅了一下隔座一对青年男女,他们正在喁喁低语。
这些年,木场三十多次访问中国,采访了党的十三大,同中国的新闻界、经济界人士建立起友谊。席间,几杯绍兴酒过后,木场对今后三十年的中国和日本的发展形势,作了一番令人惊讶的预测:
“你们不要光看到日本当前的繁荣富裕景象。三十年后,日本将要退化下去,现在日本相当多的青年人,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战后老一代人创业的艰辛。他们不求上进,只图享受。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坚持下去,又有资源优势,如果发扬智力和勤奋等等潜力,再过三十年,中国将在东方真正崛起,那时,日本很可能落在后面。”
我几次访问东瀛,还没有听到日本朋友谈过对三十年后的这种“危机感”。木场的这番话可能只是他个人的忧心。在同他多次的接触中,他常常谈起日本所以能从战后的一片废墟到成为世界的经济大国,除了外部因素如美国的援助、朝鲜战争发了一笔横财等等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当时日本人民有举国一致的“危机感”,他们认识到,在侵略战争中战败的、无资源的日本岛国,如果不凝聚在一起从军国主义者制造的战争废墟上爬起来,在世界上将无生存之地。我想,正是这种“危机感”,促使日本人民奋力进取,经过三十多年,创造出举世公认的“经济奇迹”。
我又想起在东京新宿区著名的野村大楼的第五十层的餐厅,同日本的一位和我同龄的企业家的小聚。从大玻璃窗瞭望初秋的东京,阳光璀璨,车如流水,远处耸立着耀眼的“阳光大楼”,近处新宿的高楼群中,又一座新的超高层建筑正在升起。这位企业家侃侃而谈他创业的情景。他告诉我,五十年代初期,日本正是百废待兴,多数人还过着穷日子。当时日本派了几万人到美国学习,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回国以后,我们迅速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中。但我们在应用的同时,确立了一个比美国更高的标准。”他给我举了一个极其普通的事例:“比如美国摩天大楼的公共厕所,规定每天早晨和晚上各打扫一次,我们则规定,什么时候脏了,什么时候就要打扫,从早到晚都要保持清洁。”我联想起美国的高速公路上为什么奔驰着占美国汽车总量1/3以上的丰田、日产、本田……等日本汽车。原因很简单,日本车的价格战胜了美国车。战前以模仿著称而质量低劣的东洋货的形象,也有所改观。这或许是战后日本“危机感”所得到的报偿。
从庐山饭店回到住所,木场先生的对三十年后的日本“危机感”的谈话,在我脑中打转,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我们同日本是属于两种社会制度。我们不可能照搬他们的经验。但是他们创造的“经济奇迹”中,有些东西,比如在“危机感”面前的凝聚力,就很值得我们揣摩。我们的报章杂志也在讨论今日中国的“危机感”、“球籍”问题。我突然有一种开朗的感觉。十年的改革开放,它的巨大成效首先表现在锐意改革,摆脱贫困,已成为全民族的心愿。当今,我们还有不少困难,还有许多我们并不熟悉而又必需去干的事情。但是,当一个民族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不甘心于愚昧和贫穷,由无私的先进的人们带领全民奋起,向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进军,这种“危机感”就成为一种科学的启迪,成为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成为如实地认识自我的智慧之光。
改革开放的大政策,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将使我们的黄土地和它的传统文化的精粹继续发光。我们不会被“开除球籍”,相反,社会主义中国必将如一轮巨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