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我们是中国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6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我们是中国人”
  本报记者 李成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杜来提乡的包拉提汗,是我们访问的第一位塔塔尔族老人。走进他家的平顶土房的东屋,包拉提汗请我们坐在屋中间的一张方桌旁。我仔细地观察了屋内的摆设:墙上挂着壁毯,靠墙是一张很大的双人床,床头立着一个小立柜,屋内显得干干净净。爱整洁,是塔塔尔人的习惯。
包拉提汗身着蓝色军便服套装,头戴紫红色小帽,脚登布便鞋。他操着哈萨克语同我们交谈,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哈萨克族青年干部阿汗当译员。老人告诉我们,他今年已62岁了,老伴是哈萨克人。他们有一子一女,儿子卡孜木,在布尔津县劳动服务公司当修理工,同一位汉族姑娘结了婚;女儿阿地白在汉语学校毕业后,回乡同他一起务农。他还说,据他所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杜来提乡的塔塔尔人,种地的,放牧的,都解决了暖饱问题,有的还富裕起来了。你们可以到阿肯池村的赛甫拉老汉家去看看,那是先富起来的一家。
我们在包拉提汗的建议下,驱车来到赛甫拉家。这是一座新盖的平顶砖房,院子里停放着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赛甫拉和他的二儿子佳热肯把我们请到西屋,屋里的摆设同包拉提汗的东屋差不多,但一切都是新的,并在小立柜上多了一个高档的收录机,双人床上加挂色彩鲜艳的帐子。
今年68岁的赛甫拉,现名叫阿克冬拜,操着哈萨克语同我们交谈。他的老伴也是哈萨克人,他们有两儿四女,女儿全都出嫁了;两个儿子结婚了,现在他家是三世同堂,共八口人,主要劳动力是佳热肯和哥哥赛拉木汗。全家共承包耕地46亩,还养了六头奶牛、六匹马。据赛甫拉老汉说,除了吃、穿、用外,他们家每年纯收入在4000元左右。当然,这在内地有些地方来说,算不了富。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4000元确是个不小的数字。
谈到这里,从外面走进来一位老者,装束同包拉提汗几乎一样,不同的是头上戴着黄绿色的军便帽。经介绍,这位塔塔尔族老汉叫哈卜海,今年75岁。
我向他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在这里定居的?”
不料,阿汗同志把我的提问译成哈萨克语后,哈卜海老汉咕哩嘟哩说了一大堆。阿汗译成汉语是这样“我们是中国人,可以说历来都是中国人。尽管塔塔尔族人数少,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你问我,我们塔塔尔人什么时候到这里定居的,我可以告诉你,我的祖父母早在上个世纪就到这里来了,我的父母亲就出生在这块土地上,我就不用说了。别的地方我不了解,我不敢说,我们阿勒泰地区的塔塔尔人同我的情况一样,自从上个世纪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听得出,哈卜海老人对我的提问不满,他对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哈卜海老人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解放前,他参加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在民族军一个连队里当司务长。解放后,他当过区长;区改乡,他又当上乡长,后来又到一个村当村党支部书记。因为前妻去世后他续娶的妻子是牧主的女儿,1959年他被打成“坏分子”,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975年,恢复了党籍,1981年彻底平反,恢复了公职。
无论是在戴“坏分子”的帽子劳动改造时,还是在平反后享受离休干部待遇时,哈卜海同志都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就拿离休后来说吧,他本可以在家安度晚年,但老人总是闲不住,不是给年轻人讲讲革命传统,就是到水渠上看闸门。
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管怎么,总要给党的事业尽尽义务。为什么哈卜海同志能如此忠于党的事业呢?“我们是中国人”这一观念,不能不是个首要因素。
后来,我们在塔城市访问了几位纯塔塔尔血统的同胞。无论是58岁的农科所离休职工阿斯哈特,还是21岁的姑娘、图书管理员阿丽芭,他们都具有十分鲜明的观念:“我们是中国人,塔塔尔人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附图片)
新疆塔城市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塔塔尔族姑娘阿丽芭在工作。 杨功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