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把科技力量导向中低产田改造 杨陵“农科城”承包开发渭北旱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7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把科技力量导向中低产田改造
  杨陵“农科城”承包开发渭北旱原
本报西安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10月24日上午,陕西省省长侯宗宾向杨陵农业科学城10个科研教学单位的负责同志和数百名农业科技人员宣布,国家和省除了向渭北旱原低产田改造配套工程增加投资外,从明年开始的5年内,每年还将筹集500万元作为科技投资,支持“农科城”承包渭北旱原。
杨陵“农科城”,集中了10个农业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拥有3500多名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
渭北旱原地区共23个县,有耕地1400多万亩,是陕西省中低粮食产地之一。省农业科学院是“农科城”中一个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部门。他们对渭北旱原低产田的改造与综合治理进行过系统研究。今年4月份以来,该院经过多方调查与论证,于9月7日率先提出一份方案,向省政府请缨承包渭北旱原23个县粮、油、烟、果、畜5项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承包方案规定:经过5年努力,使渭北粮食平均亩产由150公斤提高到185公斤,油料由亩产50公斤提高到65公斤,烤烟亩产由11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果树亩产平均提高2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由现在的12.3%提高到15.8%,总增产值累计约7.48亿元,农村人均收入翻一番多。承包方案还提出了实施的工作方法、技术措施和奖惩条件。
省政府接到他们的承包请求以后,立即与省府特邀顾问、育种专家林季周一起作了研究。10月21日,省长侯宗宾带领有关人员到杨陵“农科城”进行了4天的调查论证,认为承包方案基本可行。他明确表示同意由省农科院牵头,组织“农科城”科技人员承包渭北旱原的科技开发与推广。同时,省里提出一批农业科技攻关难题,在“农科城”实行招标承包,尽快使科技成果在渭北旱原开花、结果,使之成为陕西的富饶之地和“第二粮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