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一件往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7
第5版(革命回忆录)
专栏:

  一件往事
  浦安修
彭总一生心中总是想着人民,在他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又勾起了我对一件往事的回忆。
在我们民族遭受劫难的时代,从延安到太行山,一天的作息全靠号声,那嘀嘀哒哒的声音,把同志们从甜睡中唤醒,迎接新的一日。逢到开会时,我常向有表的同志问一声:“几点钟了?”不知什么时候周总理发现了我这个毛病,笑着对我说:“你不好找姐姐在重庆给你买块表!”我摇摇头,心想:一只表,多么贵重的东西,怎能让姐姐破费。
1947年冬,我在晋西北参加土改工作。年底,我西渡黄河,到了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没想到,中央办公厅发给团级以上干部每人一块手表。
我生平第一次戴上手表,那喜悦的心情,那视之为珍宝的爱惜,可以想象得出。从此,有它伴我起居。
1952年春,彭德怀同志带着满身硝烟,从朝鲜战场回到北京。因他额上生一肿瘤,异常痛疼,医生怀疑是癌,而他不肯回国治疗,被中央派人接回,住进北京医院。为了保密,医院领导人向护士王春玲同志介绍彭德怀时说:“他是‘王校长’。”活泼的小王,带有天真气,她眨了眨眼,没有吱声。后来她说:“当时我心里想:他哪像个校长,倒像个农村干部!”
做过手术后,他躺在病床上,每天看着王春玲热情而周到的护理,使他心里过意不去。这是他的老脾气: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照顾他的人,总想问问人家有什么困难,能帮助解决的,尽力帮助,“革命同志,互相照顾嘛!”
与他共同战斗过的同志,多说他在生活上是个粗人,但他关心别人却很细心。小王同志每天两次给他试脉,总是盯着他的表来计时,他发现小王的手腕上空空的,原来她没有表!
当时,我在西北局工作,赶来北京看望他。他谈到小王同志的工作热忱使他很感激后,说:“她每天按时试脉,送茶,她的工作多么需要一块表,可是她没有。”他以商量的口吻问我:“把你的表送给她用,好吗?”
这句话,乍一听,似乎出于我的意外,但细一想,又在意料中。多年的共同生活,我理解他:他心里装着别人的需要,群众的利益。我的思绪又回到太行山抗战的艰苦岁月,那时遇上接连两年的大旱,不少老乡房顶的炊烟他看不见了,急得他夜里睡不着觉,嘴唇上长满了泡。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有胃肠病,但他忍受着胃病,带领八路军总部直属队和北方局的同志每日每人采一斤半野菜和树叶,掺在饭里吃,而节约出四两粮帮助群众度荒。就是野菜和树叶,也不与民争食,他和同志们越岭攀崖到远处采集,而把近处、平坦处留给群众。那时候,八路军总部和我工作的北方局,常因战局变化而迁移。当我们从武乡县王家峪迁驻辽县武军寺的不几天,他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看这里的人和王家屿的人在气色上有什么不同?”他见我一时答不上来,便说:“王家屿的人脸色红润,这里的大人孩子的脸色差一些。”我想了一下,他说得很对。接着他又问我:“为什么这样?你做群众工作,我正要请教你呢?”我摇摇头看着他,等待他的回答,只听他说:“我想这和吃饭有关,武乡的人在饭里喜欢放点豆,黄豆营养好,人的脸色就好一些,我看可以提倡群众家家种点豆。”寥寥数语,深深地打动我的心。他对自己的衣食住行一向马马虎虎,而对人民的生活却如此体贴入微!在转战大西北的战场上,他得知陕北的老乡把仅有的小米、土豆都拿出来支援子弟兵,而他们却吃瓜蔓、树叶,以至饿死,他感动地说:“陕北人民为了干部把什么都贡献出来了,没有人民,哪有胜利!”全国解放后,过春节时,我们从小食堂多买回几个菜来,他坐到餐桌前,看了看,说:“什么时候全国的老百姓都吃上这样的饭菜就好了。”我看得出:他拿起筷时还在想这件事。我摘下表放到他的手中,他紧握着我的手点点头,憨厚地笑了。
时光流逝,往事依稀,而那嘀哒的表声时刻响在我的耳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