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8
第5版(理论)
专栏:探索与争鸣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
张守正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具有明确的涵义。当代,系特指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直到现在和尚未出现重大历史转折的未来这样一段历史时期。西方是个政治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西欧、北美为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日本。对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可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甚至尖锐的观点;但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思潮,总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这也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演变过程在当代西方的历史体现之一。“历史体现”的第一层意思是指,西方还没有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这个基本任务;同时西方国家的历史条件又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并且还在继续变化。它的第二层意思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有了新的发展,它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不可能完全按照第二国际时期和第三国际时期的传统方式去解释和领会,人们对它进行种种新的探索,把它应用于种种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正在按照时代的面貌改变自身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从改造旧哲学、创立新哲学开始的,这一变革终于导致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对此做了严密的科学分析;至于实现这种转变的条件、进程和新社会的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只能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做出有限的论述,要不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就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了。
马克思主义一旦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便从理论变成实践,并为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创新。各国的生产水平、社会状况、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革命实践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创新不同,必然形成各具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传统,表现为理论上的差别。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帝国主义时代和俄国,发现了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世界链条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的规律,在革命实践中创造了夺取胜利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同时结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国际时期。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列宁制订的基本方针,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这种迷信给国际共运造成严重的后果,其中包括阻碍了西方工人阶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应用于本国革命实践的进程,压抑了本国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发展。然而,西方党通过长期实践,先后发现自己思想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不同程度地生硬接受苏联奉行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它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在列宁逝世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苏联内外政策上的种种失误,也促使一些西方党逐渐破除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迷信,转而采取分析的态度。大体说,这种变化始于苏共二十大,六十年代初的国际共运中的争论和1964年陶里亚蒂《雅尔塔回忆录》的发表加速了变化的进程。六十年代后期工人运动的高涨,1968年一些西方党对捷克事件公开或半公开表态,又把这种变化推向一个更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其积极方面来说,是唯物辩证法思想战胜形而上学思想的过程,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是本国的马克思主义传统逐渐得到尊重,转向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新的科技革命是时代变化的原动力。粗略地说,这种变化的第一个方面,是现代化武器和作战方式改变了以往的战争概念。就世界范围看,战争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武装冲突的规模趋于缩小,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就西方国家看,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越来越少了。第二个方面,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把全世界卷入激烈的经济竞争,它成为每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左右每个国家的内外政策,正在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世界的格局。第三个方面,对自然开发越来越取决于社会进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只有依靠国际合作才有可能解决。就单个国家或地区说,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越来越取决于社会机制的问题。第四个方面,随同物质生产的现代发展,人的精神素质,包括科技知识、思维能力、价值标准、精神需求和自我意识等等也有很大提高。西方国家尤其如此。第五个方面,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是经济机制、阶级结构、国家功能、文化体制和整个社会生活都已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切同时也显示出资本主义新的特点,展现出更为成熟、更为完整的资本主义面貌,这就要求人们结合新的情况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很明显,面对这种时代变化,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可能继续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解决革命实践的问题,其中最富于创造精神和实践经验的党开始改变思维方式,提出新的理论观点,这不仅十分合理,而且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他们是在革命斗争中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因此他们的实践经验(包括已往失败的经验)和理论创新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因素,也是我们首先必须研究的主要对象。如果不看到这个主导方面,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成仅仅是某种“左”倾思潮的产物,那我们便只有批判它们的任务,毋需再加以研究了。
科技革命的巨大进展给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普及和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主要是:第一、高技术的生产竞争需要高效率的经营管理、高水平的科技开发和高技能的生产操作,从而推动西方社会一般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缩短了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时间,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使他们有可能更多地阅读书刊,思考问题,评论社会;第三、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群众通过长期斗争赢得的民主权利加强了他们的民主意识,这种民主意识随同社会问题的增加和深化,体现为各种新型的民主运动,反过来又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展;第四、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政治学说、社会学说和哲学思想日益暴露出理论上的局限性不能解决它们自己的矛盾。第五、从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开始,经过部分东欧国家的改革,到八十年代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普遍化,逐渐显示出社会主义形式的多样性,同时向西方世界提出了如何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世界发展的问题。正因为这样,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者越来越多,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国内翻译出版了美国学者C·L·尤班克斯1984年再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目录和马克思主义参考书目》,收编用英文出版的马恩原著338种,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书籍997部,期刊论文和博士论文2058篇,实际应为这个数字的倍数,但已可见一斑。
西方的进步学者力图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西方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和资产阶级学说。然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受过西方教育和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影响,而且脱离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迄今很少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紧密结合起来,引向实践,因而革命道路和战略、策略问题成为他们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表现出世界观上的缺陷和不彻底性。但决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得出结论说他们是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跟资产阶级哲学结合起来,主张用资产阶级哲学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要将他们和那些坚持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区别开来。他们专门从事研究工作,而且学有专长,不拘一格,把马克思主义引入许多新兴学科,广泛批判现实生活,提出了大量理论问题和新的观点,其影响甚至超过一些远未摆脱苏联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家,有的还对工人阶级政党产生微妙的影响或更新观念的促进作用。
十分明显,只要充分认识当今世界的巨大变化,充分认识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半个多世纪以来走过的道路,充分认识西方国家不同于我们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状,按照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紧密结合起来,破除“左”的观念,就会看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展现出来的错综复杂而又丰富多采的广阔情景。它还没有也不大可能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只不过是在时代的大变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现实状况十分复杂的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广泛探索。毫无疑问,这种探索的理论表达必定包含各种偏离、误解甚至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和论点,但是基本理论立场是分辨得出来的。如果采用从某种固定公式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就谈不上什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发展,更谈不上对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了。苏联科学院1984年集体编著的《当代国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完全坚持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的,但对西方不同哲学观点的批判也做了更多的科学分析,而且根本没有把战后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归纳为什么统一的思想体系。流亡英国的波兰理论家科拉柯斯基相当精通苏联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他写的三卷本
《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完全根据自己的见解对不同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流派按历史顺序分别进行评述,他的反斯大林主义倾向极为明显,但也没有以此划线,编制出某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年轻的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写了一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导论》,他从马克思谈起,把葛兰西、伯恩施坦、考茨基、卢森堡和列宁一起,统统划为第二国际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科学化的修正,又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把卢卡奇、柯尔施、萨特、梅劳—庞蒂、皮孔和东欧“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凑在一起,论述人本主义异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当然,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见解使用“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术语,但是如果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和探索中发生的某些错误,一概上纲为在政治上和哲学上同马克思主义对立,只能将他们归为反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并不是实事求是的,实际上还是“唯我独马,唯我独革”的一种表现。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历史转折关头,许多理论问题急需解决,大量实际经验要及时总结,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扩大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水平,焕发活力。这应当是我们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的。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充分了解那里的经济状况、政治形势、社会动向,特别是科技革命的发展引起的各方面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对于深刻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和战略方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