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发展、改革开放研究的良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8
第5版(理论)
专栏:书评

  发展、改革开放研究的良友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容谨
1984年中央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发表,给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同我国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为了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交流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中央编译局于1985年创办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刊物初创时内部发行,现已公开出版。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年第5期登载的西德前银行行长埃明格尔的回忆录和《台湾的艾哈德——尹仲容》可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埃明格尔回忆了五十年代前期西德中央银行参加治理经济环境的经验,强调指出,通货稳定既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又是维护社会公正的主要因素。在煤、钢、能源及大部分食品等短缺的情况下,只有采取异于寻常的严厉的稳定政策,才能求得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真正建立起自由的市场经济。为此,中央货币发行银行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银行要保持真正的独立性,又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抵制来自各方面的政治压力。尹仲容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实际领导人。他的经济思想及实践表现在:(一)深知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激发全体民众的经济发展意识与自觉努力的实现。(二)笃信唯有恢复市场价格功能,才能促使经济在正常轨道上良性运行,加速发展。(三)主张以整体经济发展为目标,视环境而决定缓急次序和进行的方式。(四)主张在经济活动,尤其是经济投资中,须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五)反复强调在经济转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须加强科学、教育、立法等等配套工作。
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必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比较》1988年第3期登载的《股份公司的起源和发展》和《法人持股的股份公司》这两篇文章可供人们参考。这两篇文章概述了西方公司形成的历史和发展的趋势。在世界发展史上,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了股份公司这种形式。它在市场上靠低廉的价格和产品的质量进行竞争,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股份公司的最大优点是能集中资本,迅速发展市场上需要的产品,又能经得起竞争的风险,做到完全自负盈亏,而且,在管理上能做到股东(所有者)、董事会(控制者)和经理(经营者)三者互相制衡,防止官僚腐败的弊病。有限股份公司这种形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特别是法人持股的股份公司这种形式,更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的股份公司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比较》不仅注意登载各国和各地区体制比较研究的成果和资料,还登载比较经济学的重要文献。1988年第5期登载了克鲁格《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就是一例。寻租理论是当今西方的热门话题。所谓寻租,就是利用政府授予的垄断特权(如进口配额,生产许可证等)获取垄断利润。按照这种理论,价格管制也是政府授予的一种特权,利用这种特权,低价进,高价出,中间倒手,可以取得巨额租金。于是人们纷纷向政府要求享受低价特权,甚至不惜拉关系,贿赂官员,造成社会风气腐败。这种理论对我们理解上面所说的在放开市场过程中既得利益的阻力和一些公司企业总想有政府机构的特许和保护,就很有启发。
几年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在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结合起来研究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向大家推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