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法国对工资问题持谨慎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8
第7版(国际)
专栏:法国通讯

  法国对工资问题持谨慎方针
  本报记者 张启华
目前法国国民议会正在辩论来年的财政预算草案。与此同时,部分公职人员举行罢工,上街游行,要求提高工资。这场要求增加工资的社会运动关系到政府的控制通货膨胀等经济政策能否执行下去的问题。
法国在80年代初一度执行经济膨胀政策,吃了苦头。1983年春,实际上改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纠正国际收支和财政等方面的失调现象。由于国际经济环境较为有利(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低),且政府贯彻新方针态度坚决,经济状况有明显改善,通货膨胀率由前些年的两位数降到去年的2.5%,国内生产总值今年预计可增长3.5%,创1979年以来的最好记录,失业恶化开始得到控制,由于工业投资增加,以及发展职业培训,据说今年有可能创造1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不过,这些成绩是在职工的社会福利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取得的。一个工会组织发表的数字称,从1 982年到现在,职工的购买力降低8.3%;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则说,公职人员购买力下降的状况已有好转。不管怎样,工资问题触发的上述矛盾,已经影响到社会安定。
日前,罗卡尔总理表示,增加工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要求给政府足够的时间。一家报纸的社论写道,“人们的要求是合理的,但国库空空怎么办”?经济界分析认为,法国政府将在增加工资问题上奉行谨慎态度,它的考虑是多方面的。
几年来,法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减少预算赤字,计划把明年的赤字控制在1000亿法郎,比今年减少150亿法郎,它显然不愿意因提高工资而打乱整个预算。它更担心的是提高工资导致供求失调,招来物价上涨,再度触发通货膨胀。
其次,法国外贸年赤字300多亿法郎。而在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上,人们可以任意选购国内外商品。
还有,外贸入超和外汇开支增加,对维护法郎的地位是不利的。为了稳定物价和外汇市场,政府有必要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否则增加的工资有可能被通货膨胀吃掉。
基于上述考虑,法国政府恐怕不会轻易满足罢工者大幅度增加工资的要求。罗卡尔总理说,政府的经济政策应沿着扩大就业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提高购买力。他甚至说,他不会为“虚假的仁慈”而把国家经济振兴的希望毁掉。工会方面则认为,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平衡的基础上仍然可以更多地增加工资。看来,围绕工资问题,政府将不得不同有关工会进行一场艰苦的对话。
(本报巴黎10月2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