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英法的“蓝鸟”之争说明了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8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英法的“蓝鸟”之争说明了什么?
  本报记者 魏崴
不久前,英国贸易及工业大臣致信欧共体委员会,抗议法国政府关于限制进口日产汽车公司在英国生产的“蓝鸟”牌轿车的决定,并要求欧共体出面干预。由于这场争执涉及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外开放,因而,其结局如何引人注目。
争执的焦点是,“蓝鸟”是欧洲货还是日本货。法国人认为,这种汽车虽产于英国,但其成本价值中,英国仅占70%,因而不能视为
“英国造”。英国只有将这一比例提高到80%,法国才能视其为“英国造”。在目前情况下,“蓝鸟”只能作为日本货进入法国市场。而日本车进入法国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不得超过法国汽车市场总销售额的3%。
这就给英国出了难题。1984年初,英贸工部与日产汽车公司签署了合资建厂协议,决定在英国东北部的散德兰生产小汽车。当时彼此达成默契:英国在产品的成本中出60%的价值,该产品就可算为欧共体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大量销售。英国打算凭借日本同行之力,逐渐扭转本国小汽车市场60%依赖进口的不景气局面。如今法国人横加阻拦,有使自己的计划落空的危险,英国人当然不干,所以坚持认为,
“蓝鸟”是欧洲货,应该像欧共体其它成员国生产的产品一样,在共同市场里享受优惠条件,不受配额限制。
不言而喻,引起这场争执的,是欧共体的“外来户”日产汽车公司。这个公司为了在英国建厂,耗资高达10亿多美元,据说是日本在欧洲投下的最大项目。从短期看,投资大,收益小,颇不上算。但日产汽车公司此举是项战略性步骤,着眼将来占领欧洲汽车市场。
由此而言,法国率先阻止“蓝鸟”,意在保护欧共体自身企业。
不管英法之争如何了结,它至少说明两点:1、未来的欧洲统一大市场对外来商品采取什么政策,各成员国尚意见分歧,欧共体总部现在也还未拿出可行的、为成员国接受的方案;2、统一大市场建成后,外部壁垒将会升高。英国1984年与日本商妥的上述60%比率,是援引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老例,现在70%尚有麻烦,说明第三国企业意欲“染指”统一市场并非易事。瑞典、马耳他等国现纷纷与欧共体表示亲近,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它们担心统一大市场不是“漏勺”,而是“堡垒”。(本报布鲁塞尔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