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挂礼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9
第8版(副刊)
专栏:燕舞散文征文

挂礼簿
向求纬
在大巴山深处,大凡婚丧嫁娶、生朝满日,亲朋好友、团方四邻总爱送点礼性。而那办事的主家,总是物色一个有字墨、信得过的人,帮他们受钱物,登记挂帐,以便日后还情。这就叫挂礼簿。
我当过10多年知青,也便有多年“挂礼簿”的历史。这次进巴山采访,凑巧遇上我当年寄住的房东大伯添孙孙,老人家盛情邀我帮他再挂一回礼簿。
这挂礼也是反映山村变化的一面镜子呢。通常是结婚送水瓶、脸盆、镜子、盆景,办丧事送粮食、蔬菜、木柴、杠炭,“打三朝”送鸡鸭米面之类。近些年送现金的居多,大家都图个利索。山里人说,比阔气讲排场与咱们无缘,眼皮子底下的礼尚往来还是免不掉的。
客人的名字一个一个挂在礼簿上,房东大伯忙着迎进送出。这时,来了个五十开外的汉子,一进门就咋咋呼呼地叫道:“哪个挂礼簿?给我记个名字——谢邦德……!”
好熟悉的名字!房东大伯提醒我,你忘了当年那筒萝卜饼子了么?
记得10年前我第一次挂礼簿,也是在房东大伯家。那天日头偏西,客人越来越多,我有些应接不暇了。10元、5元、2元、1元……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名字。这时,有些客人留意于清点小本上的人数。真怪,写到第三十二个名字,几个还没挂帐的人都借故躲开了,好像我会抢他们的钱似的。一问,才知道,这里送情忌讳充当第三十三名,不是有句骂人的话“去你娘的三十三”么?
这时,人群后面挤过来一个黑瘦的中年汉子,讷讷地掏出个旧帕子,抖抖地打开,现出一筒红纸包着的“圆柱体”。他递过来,涨红着脸说:“兄弟,记个名,谢邦德,饼……饼子一封……”说完,看我挂上他的名字,一抽身便不见了。
晚上,我和房东大伯清点礼物的时候,才发觉他送的是10个切成厚圆片状的大白萝卜块!唉,这位老实巴交的高山农民,到这步田地也顾不得什么“三十三”了……
房东大伯告诉我,谢邦德住在后山上,老婆已病死几年,留下3个孩子靠他一人拉扯,加上山上条件差,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别人有个大小事,他又爱送个情,用山里人的话说,这叫“手长衣袖短”。谢邦德怕是这穷山沟里最穷的人户了吧?我想。
“嘿,小伙子,发个啥呆,快挂礼簿呀!”谢邦德那大喉咙把我从回忆中惊醒。就凭这扬眉吐气、咋咋呼呼的神态,也是他前半辈子从来没有过的呀。听人讲,这些年上面政策好,连谢邦德这样的“笨人”脑瓜儿也开了窍。那些日子,眼见得周围团转穷了几辈子的人们各找门路慢慢富起来,谢邦德急得成天蹲在灰坑边双手抱头生闷气。他没文化,往年领救济粮签名全是用手印代替。谁知读了几天初中的大儿子比老子灵醒,从地坝边顺手抓回把草药,喜得直叫爹。谢邦德眼睛亮了:对呀,身在老林边,这遍坡遍岭渣渣草草随手捞来都是宝贝呀!他将土地交给二儿子和小女儿种着,自己带着老大跑过界梁,到陕西做起药材生意来。凭着他俩父子腿勤手勤,凭着这巴山药材无可挑剔的质量,越跑越觉得手头活便,劲头十足。他家日子越过越匀净,老的少的脸上常现出些油光和喜色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好你个“金娃娃”,挨在身边睡了这么多年,往回一点也不拿给我谢邦德抱抱哇!他自己春风得意不说,还成了远亲近邻常挂在嘴边唠叨的人物:“瞧你,多没志气!连人家谢邦德都褪了穷皮皮了,你家还有啥话说呀!”
是呀,如果他谢邦德不是个“本分坨坨”,不是个“睁眼瞎”,那他的前景将会更加可观!不过他似乎也觉察到这点,让大儿子教他认字,还买了个收音机,没事就收听什么“致富信息”。有次房东大伯取笑他:“我说谢邦德,一天戴个耳机听呀听的,又想去走人户挂礼簿么?”谢邦德一仰脖子笑骂道:“背时老头子,光揭老底,去你娘的三十三哟!”
兴许,这个半生贫穷潦倒的谢邦德能有今天,保不住他自己还归功于那年挂礼簿挂了个“三十三”呢!置之死地而后生嘛,这后半辈子也该转转运气了!他怕不知道,这10年间有把“金钥匙”传下来,眼下都传到大巴山深处,传到他谢邦德这样的人手里来了,那么其他成片成片的地方、成千上万的农家,不晓得已是怎样一副兴旺红火的光景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万县
日报编辑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