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首都各界向萨空了同志遗体告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0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首都各界向萨空了同志遗体告别
新华社北京十月三十一日电 首都各界四百余人今天下午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向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萨空了同志的遗体告别。
萨空了同志是今年十月十六日在北京逝世的,终年八十一岁。
萨空了同志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礼堂两侧摆放着杨尚昆、李鹏、万里等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等单位送的花圈。
王震、李铁映、宋任穷、刘澜涛、胡乔木、习仲勋、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康克清、王光英、赵朴初、屈武、马文瑞、胡绳、楚图南等同志来到告别大厅,向这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拓者,中国民主同盟卓越的领导人的遗体告别,并向萨空了同志的夫人郑小箴和子女表示慰问。
萨空了同志是蒙古族人,一九○七年生于成都。一九二七年他开始在北京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北京晚报》、《世界日报》编辑、记者,《世界画报》总编辑。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他赴上海参加《立报》工作,初任副刊主编,后任总编辑兼经理。萨空了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报纸上积极呼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为唤起民众,推动民族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获得读者好评,他也成了国内知名的青年新闻记者。上海沦陷后,《立报》被迫停刊,他奔赴香港,重新办起《立报》,刊登了不少介绍延安的文章,并且积极帮助爱国进步青年赴延安参加革命。
一九三八年秋,萨空了和杜重远从香港赴新疆从事抗日救亡活动。途经武汉,会晤了周恩来、叶剑英同志,受到教益和鼓舞,从而在党的关怀下,更加积极地投入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他曾任《新疆日报》社长。由于盛世才反共面目暴露,他不得不离开新疆,到重庆任《新蜀报》经理,并积极配合《新华日报》开展工作,大力宣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皖南事变后,他被迫离开重庆赴香港,一九四一年秋,接受刚刚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即民盟前身)的委托,出任民盟机关报《光明报》总经理,积极宣传民盟的政治主张。一九四三年五月,萨空了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桂林和重庆的集中营度过了两年的“政治犯”生活。一九四五年六月,由于民盟的营救得到释放后,他赴香港任《华商报》总经理,继续从事爱国民主活动。一九四九年四月,萨空了同志从香港到达北平。六月他和胡愈之同志一起创办了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任秘书长。他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并作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的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萨空了同志先后担任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至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萨空了同志毕生追求真理和进步,严于律己,待人热情,热心公益事业,勇于牺牲自己。他对工作历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事必躬亲。一九六○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加注意学习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从不搞特殊化。在十年浩劫中,萨空了同志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粉碎“四人帮”后,他年已古稀,仍以高度热情投入新的工作。一九八三年,他接受创办《人民政协报》的任务,兼任总编辑,亲自筹划,终于使人民政协的第一张报纸问世。他关心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临终前几天还不断问及他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状况。
今天向萨空了同志遗体告别的还有:部分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常委、中央委员;新闻、出版界有关人士;全国政协机关、民盟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及生前友好等。
中央统战部、中央组织部、国家民委、新闻出版署、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杂文学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民族大学、四川省领导机关送了花圈。(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