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甜酒抑或苦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01
第7版(国际)
专栏:

甜酒抑或苦药?
张德真
说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号称“家用电器王国”的日本近年来也开始大量进口家用电器了。
有关数字显示,1987年日本进口的彩色电视机达到35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6.2倍;进口的录像机增长了9.1倍;电冰箱、洗衣机、录像磁带、收录机、台式电子计算机的进口都增长了两倍到三倍。这些产品大都来自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其中从南朝鲜进口的彩色电视机竟从前年区区的9台一跃而增至去年的9.9万台,增加之快着实令人惊叹!
这一势头同日元升值有直接关系。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一些大企业为摆脱困境积极推行“全球化”(或称“国际化”)战略,即把国内成本高的某些产品转移到国外生产,而把关键的高技术零部件留在国内生产,并集中发展附加价值高的高技术产业。一些经济界决策人士也极力主张日本加快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实行“产业国际分工”,“改变日本产业从零部件到最终产品均由国内生产的‘整套自给型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掀起了一股向海外投资的热潮。仅1986年度对外直接投资就比1985年度猛增82.7%,1987年度又比上年度增加49.6%。其中,对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的投资增长更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向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转移的除一般性工业之外,还包括一些中低档的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等技术密集产业。其方式一般是日本提供零部件,由当地组装,当地销售。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利用“四小”和东盟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占领当地市场,也便于向第三国倾销。如夏普公司去年在泰国设立的生产据点已能制造电子打字机、电动出纳机、收录机、空调器等几种产品,其产品主要销往欧美。据日本输出入银行统计,1987年日本公司在海外生产的中低档彩色电视机、盒式磁带、台式电子计算机等的产量均超过了国内的产量。
涌入日本的家用电器有相当一部分是这些日本在海外的公司生产的。但其中也不乏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的产品。近年来,由于“四小”货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它们也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电子等高技术产业。南朝鲜的黑白电视机产量已超过日本名列世界榜首,彩色电视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三。南朝鲜的收录机、录像机已可与日本产品一争高低。
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的产品何以能挤进壁垒森严的日本市场呢?说来简单,它们使用的不过是当年日本打入世界市场的同一个法宝:价廉、简便。拿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收录机、三门电冰箱、录像磁带和日本同类产品相比,它们的价格分别是日本产品的49%、43%和56%。怪不得两三年前日本人对亚洲“四小”的家用电器还不屑一顾,如今却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其实,近年来日本大量进口的不只是家用电器,随着日元升值而急剧增加进口的还有钢铁、汽车、纺织品、办公机械、精密仪器、化工产品等。据统计,1987年日本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44.1%,今年第一季度又上升为近50%。制成品进口的大幅度增加,对于一向以进口原材料、生产出口制成品的日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变化。它意味着日本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水平分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彼此的差距有所缩小。
以上这些变化将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随着日本同亚洲“四小”、东盟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合作的日益密切,资本和技术转移的日渐频繁,企业之间的互相参与、互相渗透的程度加深,必然要加强它们之间经济上的互相依存关系,推动本地区经济上的集团化、地区化趋势。日本经济界、舆论界目前大谈什么“亚洲共同市场”、“东亚经济圈”显然不是空穴来风。
其次,日本资金、技术向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大量转移,将使这些国家(地区)积累起同日本抗衡的技术力量。高速的经济增长,咄咄逼人的出口攻势不仅直逼日本大门,对日本在欧美的传统市场也是一种严重挑战。对于像日本这样一个在东亚经济上称雄了几十年的国家来说,第一次感到身旁有一批不可等闲视之的竞争对手。因此,由日元升值所引起的日本企业向外转移的“国际化”趋势究竟是甜酒还是苦药尚有待分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