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杨陵“农科城”有人自毁信誉 六个科研教学单位经营伪劣种子坑农牟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0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记者来信

杨陵“农科城”有人自毁信誉
六个科研教学单位经营伪劣种子坑农牟利
记者在陕西省采访中发现,咸阳市杨陵区(即“农科城”)的一些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几年来向省内外农民出售了相当数量的伪劣种子。这种坑农现象至今未能得到制止。
杨陵“农科城”是陕西省作物良种繁育基地,有10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这些单位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享有较高的声誉。但近几年来,“农科城”竟有6个单位见利忘义,先后经营起伪劣种子生意。除了陕西蔬菜研究所和西北农大向省内外25家出售近4000公斤假萝卜种外,其它单位还出售过大量的小麦、玉米、水稻、大麦、油菜、西瓜等伪劣种子。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这里向外经销的各类作物种子,每年都有几百万公斤,其中真正的原种很少,程度不同地都存在混杂退化问题。有一家粮食作物研究所,向河南省提供10万公斤“7859”小麦“良种”,当地检疫部门发现,麦种内混杂着毒性很强的一种小麦,在播种地区引起很大混乱。河南省有关部门查证核实后,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官司”至今还未了结。还是这个研究所,去年从陕西省富平县买来1万多公斤“莫17”玉米种,未经试验就转手加价出售,其中30%至40%的种子是混杂种,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与种子和育种工作无关的一家水利研究所也做起种子生意。这个水利研究所引进一种名叫“德国吨”的小麦种,本单位试种结果,单产最高未超过400公斤,然而却向农民宣传说,这种小麦每亩可产1000公斤。去年,这种麦种以每公斤16元的高价向农民出售,结果农民受了骗,这个水利所却发了大财。本来还能增产的小麦品种,但由于信誉一落千丈,今年每公斤1元农民都不要。还有一家农业高校出售的西瓜种子,只长蔓不结瓜,连校内职工也大呼上当。
记者在杨陵“农科城”看到,大街两边,单位门口,研究所院内,出售各类作物种子的所谓“好消息”、“信息”和“通告”,随处可见;各种推销种子的门点五花八门,仅在一个研究院内就有六七家之多。除一些单位经营混杂种子外,连这些单位的司机、炊事员、家属和亲戚,也打着某某研究院、研究所的招牌,大量出售伪劣种子赚钱。这些种子绝大多数是未经提纯复壮的混杂种或种植多年的退化种。某个以研究小麦为主的研究所的一个炊事员,一次就出售所谓“小偃6号”小麦“良种”几千公斤。这些个人出售的种子,大都是由本单位提供方便,有的是个人与单位合伙经营的。
在混乱的种子交易中,真真假假,把农民都搞糊涂了。今年秋播前,许多农民一方面喊叫无良种,一方面又不敢去“农科城”买种,唯恐上当,致使真正的优良品种也难于推广。以今年秋播为例,150万公斤小麦良种,截至9月初只售出5万多公斤。为此,陕西省农民和“农科城”的一些专家、教授呼吁有关方面尽快采取措施,制止这种坑农的不道德行为,维护“农科城”的声誉。新华社记者 景杰敏
(新华社西安11月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