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当之无愧的楷模——怀念敬爱的黄克诚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03
第5版(革命回忆录)
专栏:

当之无愧的楷模
——怀念敬爱的黄克诚同志
丛树品 李振墀
两年前,黄克诚同志走完了他人生道路的最后一程,溘然长逝。每当回忆起过去同他在一起的日子里,心中油然激起无尽的哀思和深切的怀念。
人民公仆的赤诚之心
五十年代末,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一系列不正常的做法和种种错误倾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后果。黄克诚同志对此忧心忡忡,焦灼不安。他曾同一些地方上的领导同志商量,试图通过采取某些灵活措施以减轻人民群众的困难。可是,事情的发展使他意识到,单靠几个人的力量来改变哪怕是局部地区的现状,已无济于事。于是,在1959年于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尽管他已得知大局已定,中央正准备对彭德怀同志展开批判的情况下,仍毅然决然地向党中央提出批评和建议,期望中央带头并通过全党的努力,切实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然而,他的赤诚却换来了一顶“反党集团”的帽子,遭批判后卸职罢官。这时,他所担心的并不是个人的荣辱进退,而是国家的命运前途和人民群众的疾苦饱暖。他在接受审查期间,闲住家里,经常到郊区去看庄稼的长势,找老农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一听说天旱缺雨,他真比农民还焦心。夜里睡下之后,一听到外头刮风的声音,他就披衣而起,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仰望天空盼着下雨。只要一下雨,不论是白天是黑夜,他总是把洗脸盆端到院子里接雨水,以测量降雨量大小。雨一停,他就马上跑到郊区问老农:雨下透了没有?旱象是否解除?有时日子长了不下雨,他就寝食不安,嘴里不停地念叨:“又旱了,农民要遭殃了。”这期间他赋闲在家,曾填写过一些诗词,记得其中有这样两句:“蜇居矮屋看盛世,漫步小园度白头。惟愿天公不作恶,五湖四海庆丰收。”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黄克诚同志珍惜国家和人民的一草一木,从来是一丝不苟的。公家的资财哪怕是浪费掉一分钱,他都心疼得不得了。他历来以善于为人民管家理财受人称道。五十年代中,中央领导同志曾赞许道:“把钱交给黄克诚用不着担心,他不会乱花一分钱。”他在中央军委工作期间,一贯严格掌握行政和军费开支,提倡勤俭办事、勤俭建军,尽管当时国家拨给的军费很有限,但他仍千方百计地多节余一些经费用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对于某些大手大脚乱花钱的现象,他总是痛心疾首地批评道:“真是败家子作风!不像共产党人所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重新担任了党和军队的领导职务,有关部门看到他住的房子太破旧,夏天漏雨、冬天透风,曾多次动员他翻修或搬迁,他都不答应。他对来动员他翻修房子的同志说:“我们国家还很穷,群众住房更困难,许多家庭是几代同堂住一间屋子,我现在住房条件比起他们来,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不翻修也照样可以住,节省点钱用在当用之处吧。”他住的那间房子因年久失修,房顶板已腐烂。有一次从屋顶掉下来一块朽木板,就落在他的床边,幸好没有砸着他。在这种情况下,他才同意翻修房顶。但他听说房顶全部翻修要花几万元钱时,就坚决不同意,说:“哪里坏了就修哪里,何必全部翻修呢?能节省一点是一点嘛!”为了他平时洗澡用水方便,有关部门决定给他家就近接通热力管道,预算拨款手续都已办妥,线路也画好了,正准备施工时,他听说接热力管道需花3万余元钱,就坚决予以制止,说什么也不准施工。直到他逝世,他家住的依然是那所旧房子,热力管道也始终没有接上。
普通一兵的艰苦本色
黄克诚同志一辈子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从来不知追求个人享受。他平时穿的衣服不是到了实在不能再穿的程度,是舍不得换掉的。他病重住进医院时,医护人员见他身上穿的衣服,都感到奇怪,悄悄问身边工作人员:“黄老平时是否就穿这样的衣服?”我们回答说,一贯如此。医护人员很惊讶地说:“真没想到。”他平时吃饭每餐只有两个菜,招待客人再另外加两个菜,这已经成了他家多年来的规矩。他自己生活俭朴,花钱精打细算,但帮助人解决困难却毫不吝惜。从实行薪金制时起,他就每月从工资里拿出100元钱,用于资助几位在大革命中牺牲了的烈士的遗属。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坐班房停发工资以外,始终没有间断过。
他早年患有支气管炎症,因家里贫穷,无钱医治,便留下病根。参加革命工作以后,戎马倥偬,积劳成疾,到了晚年病情愈发严重。尤其是冬季天凉,时常发作,大口大口地咳痰,一次要咳几十分钟,有时长达一小时之久,憋得浑身直冒汗。不少同志建议他到南方去过冬天,可以少受点罪。一些在南方工作的领导同志来京看望他时,也一再邀请他到南方去。但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他说:“我已经80多岁了,眼睛又看不见,一出去就得带随员,需要花许多钱。而我出去却做不了什么工作,徒给国家浪费钱财,也给地方上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负担。所以,还是不出去的好。”他自1977年底担任中央军委顾问后即定居北京。直到逝世,再没有离开过北京。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即使在庐山会议前,他除了到外地开会之外,从来没有为了避寒暑或游览而专程到外地去过。
他不仅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而且对家属、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同样从严要求,不允许有任何特殊。他教育子女要努力学习知识本领,不要指望靠父母的荫庇而沾什么光。他的4个子女都是在他身陷逆境之时,刻苦发奋,学就成才的,至今仍在各自的单位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他一生没有为家属和子女个人的事情向任何部门说过一句话。平时他决不允许子女们动用他的汽车,子女们也从来不提这方面的要求。即使是遇到特殊情况,司机主动提出帮个忙,他也不同意,说:“有了这一次,就会想下一次,不能开这个头。”
他从未因个人私事向组织上伸过手,直到他病危弥留之际,已经讲不出话来了,还躺在病床上,颤抖着双手,十分吃力地写下遗言,叮嘱对他的丧事一定要简办,一切听从组织上的安排,不准额外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
共产党人的胸襟大度
献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是黄克诚同志终生不渝的追求。在他六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辛,屡遭坎坷,仍百折不挠,鞠躬尽瘁,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无私无畏、对革命赤胆忠心的高风亮节。历史上,他因为坚持正确意见,曾十次被错误地批判、撤职或降职,但他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不盲从,不苟同的风格始终没有改变。对于自己历次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他从没有流露出一点不满和怨言。庐山会议后,他被罢官的时间近20年,不论是对家属,还是对亲朋好友,他始终不肯吐露庐山会议上的任何情况。在他晚年时,党史资料征集部门纷纷登门访问他,请他讲一讲庐山会议的细节,他都一概谢绝。我们偶尔在他面前提起这些不愉快的往事而为他深感不平时,他却对我们说:“做为一个共产党员,个人在党内受点委屈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事,这比起我们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在党的历史上,有多少无辜的好同志含冤死去,他们连全国胜利这一天都没能看到,我今天还能活在世上,比起那些早死的同志,实属万幸!彭德怀同志戎马一生,功高盖世,不也是没等到粉碎‘四人帮’就含冤九泉吗?比比彭老总,我也很知足,还有什么委屈和不平可言?”
他复出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工作之初,庐山会议所受的错误处理尚未得到彻底平反,但他毫不计较。他对于一些在历史上受过错误处理的同志,报以极大的关切和同情,总是非常认真地听取申诉,督催有关部门抓紧予以平反纠正,而对于他自己的问题却只字不提。别人曾不止一次地建议他给中央写个报告,要求平反,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不必了吧。我现在有工作做就行了。”
黄克诚同志逝世的时候,中央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称他“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黄克诚同志以他毕生的实践,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