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生命力——柳州市几家重灾企业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05
第2版(经济)
专栏:

生命力
——柳州市几家重灾企业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郑盛丰
一场特大洪水,印证了一个事实:改革,使企业在洪灾面前具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这个数字是令人不安的:仲秋之际袭击柳州的那场罕见的洪水,淹没1/3城区,把几近全市企业半数的337家工厂变成一片汪洋,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
灾后,记者采访了柳州受灾最重的其中几家企业,看到的景象大出意料:生产照常运转,职工情绪稳定,就好像根本没有发生灾情一样。
可是,就在几天前,这些企业发生了人的战斗力与大自然的破坏力之间的殊死抗衡。
近年奇迹般崛起的柳州市冷柜厂,连续两年被评为广西优秀厂长的高级工程师杨鸿泉,谈起受灾抗灾的情景和感受。当冷柜厂2万平方米厂房被洪水淹没1.5万平方米时,全厂680名职工有679人投身抗灾自救。也就是说,只有1人为某种原因没有加入抗灾行列。厂区内洪水没胸,厂领导班子只得在厂门口接送职工的大客车上举行紧急会议,做出抗灾决策。灾情凶险,全厂干部职工团结如一人,硬是从洪水中抢救出价值1000多万元的设备、原材料和产品。洪水退去的第2天,9月2日,冷柜厂即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组装出灾后第一批250台冰箱,成为柳州市20家重灾企业复产最早的厂家。
“这种抗灾能力和复产速度,在1983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厂长杨鸿泉冷静地评述。那时,企业在大锅饭旧体制下,职工的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受到严重束缚和窒息,职工对企业的兴衰存亡,表现出冷漠和麻木不仁。现在就不同了。自从1984年冷柜厂实行改革以来,年年都有大变化,以去年与改革前的1983年比,企业总产值由215万元增加到1亿多元,税利由28万元增到113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6740元增到15.79万元,职工年均收入由740元增到2090元。企业效益好坏与职工经济利益紧密相连。职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心工厂的命运,这就是大灾面前众志成城的重要原因。
另一家招标承包企业,这一感受更为深刻。
只有160职工的柳州市罐头食品厂,去年底亏损额达270万元,超过它固定资产的2倍多。产品积压,职工人心散乱。“要是去年遇到这么大洪灾,企业会彻底完蛋!”厂里几位干部职工看法不约而同。
可是,今年这场漫过厂区二三米深的洪水,并没构成对这家企业产生“完蛋”的威胁。原因:这家资不抵债的企业今年初招标承包后,已从死气沉沉变得生机勃勃了。有事实为证:招标承包后仅45天扭转亏损,4月底就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税利承包指标,到洪灾发生的8月底,已实现税利81万元。职工收入也今非昔比了,去年月收入不到80元的一位青年管理干部,现在每月口袋里可装进200元!这位青年厂长反问记者,“灾害来时,全厂职工能不积极抗灾救厂吗?”这样,出现这种情景就不奇怪了:职工们刚从洪水中抢救出价值近百万元的资产,洪水刚退,便又秩序井然地回到各自生产岗位上,投入创造财富也创造自身价值的忘我劳动中。
在全国烟草系统5家生产滤嘴棒骨干厂家之一的柳州市造纸厂,洪水在这里从另一个角度检验了改革赋予企业的生命力。洪水袭来时,厂长谭舜华在北京开会,在家的副厂长、党委书记自动挑起了决策指挥担子,各车间主任和科室负责人临变不惊,迅速果敢地带领所属队伍进行抗灾,在完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抢救出价值1300多万元的重要设备和物资。若在实行干部民主选举和聘任制前,情况很难设想。过去旧体制下的部门干部多数文化低、年龄大、身体弱。而由群众民主选举后聘任的干部,其威信和综合素质都大不同以前了。
另2家同遭洪灾的企业,其不同结果也颇启迪人思。一家是近年改革中效果颇显的大型企业,另一家是管理不善负债累累的小型企业。洪灾袭来时,前者防患及时抢救得力损失较小,后者人心涣散抗灾无力而遭受惨重损失。灾后两周,后者被前者兼并了。谁的胃口大生命力强,两相对比,一目了然。
洪灾中的另一种表现也颇耐人寻味。洪水在急速淹没某家企业时,这家企业的主管单位某行政性公司却无动于衷。危急之中,工厂两次打电话向公司求援和汇报,公司无人值班,洪水到来前,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公司动员组织所属企业准备抗灾,这样一个重要会议,这家公司却没有向其所属的上述企业传达。灾中损失惨重的这家企业灾后愤怒质问:关键时刻公司领导都干什么去了?这一现象激起人们的不平:对这种灾害面前麻木不仁毫无生命力的行政性公司,是到了痛下决心对它改革的时候了!
总之,改革就出生命力,平时如此,灾时更如此。这个在柳州市洪灾中被鲜明验证和强化的常识性道理,将有助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学会选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