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黑龙江省农村生产的新情况和合作互助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3-11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省农村生产的新情况和合作互助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室主任 张士英
单位面积产量超过一九四三年百分之八强,合作互助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体
黑龙江省经过土地改革后四年来的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经过一九五一年的爱国主义丰产运动,农村面貌已起了很大变化。目前农村的基本情况是:
第一、全省除灾区外,农业副业生产已普遍地恢复和发展,单位面积产量已普遍超过解放前的水平,并且创造了许多个人的、互助组的和全村的丰产新纪录。个人创造小麦最高丰产新纪录的有青冈县农民张才,每垧地(一垧等于十五市亩)平均产七千五百七十五斤;大豆的最高丰产新纪录有讷河县农民王顺,每垧地平均产七千二百斤;玉米的最高丰产新纪录有讷河县农民赵广田,每垧平均产一万二千二百十四斤;高粱的最高丰产新纪录有拜泉县农民邢贵,每垧平均产七千二百二十斤。这些丰产新纪录,都超过当地一般产量的两倍以上。互助组创造丰产新纪录的有:讷河县马庆福互助组,种八十一垧新荒地小麦,平均每垧打七石(合三千五百斤)以上;海伦县孟庆余互助组,全组种八十九点五一垧小麦,平均每垧打五点零六石,大豆平均每垧打七点三四石,高粱平均每垧打九点二三石,谷子每垧平均打七点七三石,玉米每垧平均打十三点八石,总计全组平均每垧产原粮八点五五石,约合四千一百二十斤;海伦县朱清山互助组,全组平均每垧产原粮九石,约合四千二百三十斤,超过常年标准产量一千多斤。这些都是在大块土地上集体创造丰产新纪录的范例。全省今年耕地四百万垧,除种菜和工业原料地三十多万垧,受灾地六十万垧外,全省仍打粮三百九十多万吨。全省的耕地面积和总产量都达到一九四三年水平的百分之九十;常年平均每垧产量已达到二千四百三十五斤,超过一九四三年每垧产量二千二百五十二斤的百分之八强。
第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已普遍上升,中农已成为农民的多数和农村生产的主力军。根据海伦、克山、讷河三县六个村的调查,土地改革前原有中农仅占农村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七点一,现在中农和富裕中农已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四点一。他们占有耕地百分之七十六点八,占有耕畜百分之八十六点二,占有大车百分之八十七点四,占有农具百分之八十八点三。中农,特别是富裕中农,一般都有两三匹马,并有余粮余资,但感到劳力、土地不足;他们积极要求扩大再生产。这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力量。但据以上六个村调查,仍有百分之三十点六的农民现在还处在贫农生活水平,其中有雇农百分之三点六。这一部分农民在经济上虽比土地改革时显著上升,但在生产和生活上仍有很大困难。他们劳力有余,但缺乏畜力和生产资金,有的甚至欠有债务。他们迫切要求扩大生产。
第三、农村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种植已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购买力的中心环节。农民出卖的商品粮一九五○年(从一九四九年第四季度到一九五○年第三季度,以下照此推算)为一百一十五万吨,一九五一年为一百三十五万吨,一九五二年将达到一百四十六万吨。一九五○年农民出卖土产和副业产品折粮九十二万吨,一九五一年达到一百六十万吨。豆、麦商品作物的耕种面积,一九四九年是八十二万垧,一九五一年已达到一百一十九万垧;产量已由一九四九年的五十八万吨增加到一九五一年的一百零四万吨。据海伦永安村和腰房身屯的调查,农民购买力一九五一年比一九五○年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二点七。农民购买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四、农村合作互助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形态中的主体。各种类型的劳动互助组,已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七十二点五(全省共有互助组十五万多个,六十八万九千多农户参加),占农村总劳力数的百分之八十二点九;单干的个体农民约占农户的百分之二十七左右(主要是中农);新富农已出现,在少数地区并有某些发展,根据上述六个村的调查,新富农占农户的百分之零点四。
根据以上情况和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黑龙江省今后在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中的基本任务应该是:集中力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条件的地区逐渐扩大开荒面积,适当地发展商品粮的种植,进一步使农民余粮商品化,以促进农民经济生活的迅速上升,使现有的中农生活更加富裕,使现有的贫农迅速赶上中农的生活水平,使少数农民能够避免下降和贫困。为此,必须继续贯彻组织起来、劳动生产、大家富裕的方针,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农民的合作互助组织,扩大农业再生产。
合作互助运动的发展极不平衡,农民扩大再生产的要求还不能满足
黑龙江省一九五一年的劳动互助,随着爱国丰产运动的开展,加以对互助组长进行了训练,已较一九五○年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了。春耕夏锄中,全省有五万一千六百一十九个互助组(占全省互助组总数百分之三十四点二)订立了爱国丰产计划,另有二万六千六百七十一个组(占全省互助组总数百分之十七)订了爱国公约,并开展了竞赛。因此,改变了过去“春插夏散秋垮台”的现象,使劳动互助在改进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动妇女和半劳力参加生产、农业和副业相结合、生产和供销相结合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互助组中都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但劳动互助的发展仍是极不平衡的,在许多农村中合作互助经济的优势地位仍不够巩固。
在工作较好的先进村,因领导力量较强,互助运动已逐步巩固、提高和扩大。这些村子里,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带头参加互助组,有好的劳动模范互助组做样子;互助组内部改进了技术,结合了副业生产,多打了粮食,增加了收入,因而解决了农民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农民已在互助中得到了较大的实际利益。在这类村子中,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已充分显示出来,中农和富裕中农绝大多数参加了互助组,一般农民都羡慕和倾向于组织起来。但这类村子还是少数。在一般的村子,特别是工作较落后的村子中,因为领导机关放松对合作互助运动的领导、部分党员雇长工和单干,缺乏好的互助组做样子,一般互助组内生产内容不充实,也不能顺利进行扩大再生产,农民在互助组中得不到更多的实际利益。在工作比较落后的村子中,中农和富裕中农
(有两三个马能独立耕作的)大部是单干,新富农已经出现,发展生产的旗帜握在富农和单干户手中,农民羡慕单干户和富农,合作互助运动逐渐消沉,临时性的互助组日渐增多。
从各种类型的互助组所占的比重来看,也可以看出合作互助运动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黑龙江省合作互助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临时性的互助组。这类组是马插犋、人在春季临时换工,是小型的低级的形式。这类组数量很大,在全省约占组织起来的总户数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落后村中这类互助组更多。
第二种类型是季节性的互助组。在农业方面三大季在一起插犋换工,副业单干。这种互助组织可以解决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和合作开荒等问题,但还不能完全解决扩大再生产的问题。这类互助组是今天全省农村合作互助的主要形式,约占组织起来总户数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这类组在一般村较多。
第三种类型是常年农副业结合的互助组。这种互助组有生产计划,实行农副业结合,注意提高技术。一般的有技术分工,少数的实行了分工分业。其中一部分已有部分公共农具和牲畜或公积金。这类互助组一般是比较大型的,能初步解决农民扩大再生产的问题。这类互助组在合作互助运动有基础和有劳动模范的村子中较多,约占组织起来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左右。
第四种类型是实行土地、劳力、畜力入股的合伙组和以使用新式马拉农具为特点、打破地界进行集体生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伙组以靠近内蒙的一带地区为最多。因这一带多是沙土地,常受风灾、旱灾的袭击,在互助中先种后种关系产量很大,农民为避免个人遭受灾害,自发地组织了合伙组,伙种、伙打、伙分。这类组都是小型的(一组两三户到五、六户)不太固定的(一年一变),绝大多数只是在农业的三大季进行生产合作,农、副业不结合,技术改进很差,内部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制度。因此,这类组大多数还不能解决农民扩大再生产的问题。这类组全省约有二百余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合作互助组织中最高级的形式,社内户和户间已打破地界,使用苏联新式马拉农具耕种,实行农业副业结合,分工分业,有统一的生产计划,因地种植,能更合理地调配劳力,提高劳动效率。这类组织能更好地解决农民扩大再生产问题,是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集体化的过渡形式。这种农业生产合作社目前全省只有四个。
发展与巩固合作互助组织的方针和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根据以上情况,今后黑龙江省对劳动互助的方针应该是:(一)在互助基础较差的落后村,大力发展第一类的合作互助组织,并把第一类组提高到第二类组;还要有重点地培养常年互助组作为第一、二类组的榜样。对某些干部认为临时插犋、换工不叫互助,因而采取排斥和放弃领导的错误态度,必须予以纠正。(二)在一般村应有领导地大量发展和提高第二类互助组。(三)在互助基础较好的先进村,应有领导地积极发展和推广第三类互助组。
(四)对合伙组应加强领导,争取其中的大部分逐渐做到和副业结合,和改进技术结合,达到常年合作互助;个别有条件的可适当扩大,贷给新式农具,把它提高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应有重点地建立以新式马拉农具为主的技术推广站,以推广站为中心,有领导地有重点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进一步巩固、提高和发展劳动互助组织,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目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劳动互助的关键是:一方面要解决中农要求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另
一方面要解决贫农要求经济迅速上升的问题。为此,必须引导有马户和无马户、有资金户和无资金户组织起来,也就是使中农的剩余资金、畜力和贫农的剩余劳力结合起来,以便进行扩大再生产。为此,必须有领导地合理组织互助组的资金,合作购买新式农具,合作开荒,合作购买胶皮车发展运输业,合作发展副业和手工业,或合作兴修水利、组织牧畜合作社发展牧畜业等等。总之,单纯依靠农业是不能解决农民扩大再生产的要求的,只有从多方面去增加互助组的财富,多打粮食,互助合作运动才能巩固发展。因此,一些较有基础的互助组应该适当扩大,逐步走向分工分业。此外,还要有计划地使互助组和农村的信贷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结合起来。
第二、领导互助组总结和推广爱国丰产运动和丰产新纪录的经验,普遍奖励创造丰产新纪录的农民和互助组。各县、区、村都应当选出各种作物的丰产新纪录的最高标准,传播丰产经验,号召大家学习。同时,要号召每个好的互助组都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进行加工细作、改良技术,创造各种不同作物的丰产新纪录。
第三、贯彻换工互助中的等价互利政策。目前中农在农村政治经济上占优势地位,在互助组中已发生排斥困难户、无马户(贫农)的现象。如马工工资高、人工工资低。合作开荒中劳力、畜力同等
(有的甚至以畜力为主)分荒地分粮食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样,畜力利太大,春天投资一个马去开荒,秋后就能赚回一个马;而劳动力在生产中则降到了附属地位。这是不合理的。今后应在不使有马户吃亏的原则下,有领导地适当地逐步降低马工工资。在合作开荒中,应按劳力分地分粮,畜力则给租金或给工资。
第四、目前已发现互助组集体雇长工、新富农和富裕中农带长工参加互助组的现象。这是一种富农经济的方向,今后互助组内部不应允许这种集体雇长工或带长工参加互助组的剥削形式存在。
第五、要加强党对互助运动的领导。目前农村中有少数党员干部和党员对互助运动采取毫不关心的态度,有的雇长工耕种,有的自己单干。如克山县党员干部雇长工的有支部书记九名,村长二十三名,党员雇长工的有四十七名,共占全县党员总数的百分之四点三;单干的党员二百名,占全县党员百分之十一。肇东县党员雇长工的占百分之三,单干的占百分之十五点五。这个县的第四区三百五十四个党员中,雇长工的四十九个,占百分之十三点九。第十四区三百八十四个党员中,参加劳动互助的只有四十七个。这种向资本主义经济方向发展的倾向严重地妨碍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此外,去年部分地区对互助运动的领导还有严重的放任自流倾向,这种倾向使互助运动逐渐消沉。因此,县区党委和农村支部必须加强对互助组的政治领导和思想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党员雇工是不允许的,单干是不对的。党员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互助组,并说服单干的农民参加合作互助,领导农民向农业集体化的方向前进。
第六、县、区应按季召开互助组代表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训练和培养互助组骨干,并注意健全组内民主管理制度。
第七、提倡国营农场和互助组相结合。农场应在技术上给周围的互助组以指导和帮助,以农场为中心训练互助组技术干部,并可用苏联马拉农具、拖拉机和互助组订代耕合同。同时,各县应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参观国营农场,以国营农场机械化大生产的优越性教育农民。各地国营农场脱离群众、孤立生产的倾向必须纠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