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各领风骚的年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07
第8版(副刊)
专栏:

各领风骚的年轮
邵燕祥
好的杂文作者,笔锋常带感情。但是光靠感情不足以说服读者;杂文的灵魂是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所谓“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有理不在声高,甚至出之以幽默诙谐,这就是杂文的理趣。
有了讲道理的舆论空间,才可能产生好的杂文。近几年杂文创作小有生机就是明证。
而在不可理喻的时代,例如十年动乱中,则只能有挥枪弄棒、以势压人的大批判流行。大批判兴,一切探求真理的努力悬为厉禁,一切讲道理的文字皆亡,杂文自然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大家记得,60年代中期讨伐“三家村”的大批判运动,一开始就是“大批判家”姚文元在杂文家邓拓的《燕山夜话》和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三家村札记》上首先开刀,从而表明姚文元是杂文之敌,也表明大批判与杂文二者之间不是文体之别,而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文化精神的表现。尽管姚文元大发迹之前,曾经出过几本所谓杂文集,但揭去杂文的“油彩”,俨然已经是后来江青敕封的“金棍子”的雏形,其大批判的精神与他同时的文论及此后的名篇,乃是一以贯之的。不讲道理的所谓杂文,只能归入大批判一伍,而真正有生命力的好杂文,如鲁迅与邓拓之作,将永远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列宁关于每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的论断,无论于古于今,于西方于东方,于资本主义社会于社会主义社会,一概适用。我们的杂文有特定的涵义,是维护人民利益并坚持追求真理的社会文化艺术意味的评论。它以鲁迅为旗帜,与中国民主性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而大批判的文风不管袭用什么体裁,它只是中国历来的文字狱手段,同外国中世纪教廷遗风相结合所生的怪胎而已。它不自姚文元始,也不会到姚文元而结束的。
学习鲁迅,不限于鲁迅的杂文;学习鲁迅的杂文,不限于杂文的笔法。鲁迅上承历史上我们民族的脊梁,树立了韧的战斗的风范,这不仅影响于我们的杂文作者,我们的文学界,而且将影响于我们的全民族。
陈小川同志选择了写杂文这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愿他和他的同伴们坚韧地走下去。历史已经并将不断证明,最终只能是披荆斩棘的人主掌大地,臻于文明,而大地永不会复归蛮荒,遍生榛莽的。
1987年7月
(这是作者为陈小川杂文《各领风骚没几年》一书所写的序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