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王果青抓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08
第2版(经济)
专栏:

王果青抓铝
本报记者 刘燮阳
王果青,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厂长,中等个,50开外,戴着一副黑边眼镜,颇有企业家风度。他领导的工厂职工上万,是国内最大的铝加工厂。
眼下,铝成了全国最紧俏的商品之一。建筑新型材料需要铝,铁路、飞机、轮船需要铝,国防工业需要铝,易拉罐、香烟包装需要铝箔,电视机、电冰箱都少不了铝……一些倒爷们看中了这热门货,转手倒卖。
此时,王果青正在北京参加“五一”劳动奖章授奖大会,但他的心思,还在工厂,他们的仓库里只剩下两天的“存粮”,眼看要断炊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自己获得的一个奇怪的信息:在市场上如此缺铝锭的情况下,在广州黄埔港口却囤着大批白花花的铝锭,准备出口。
在授奖座谈会上,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请王果青发言,王果青再也忍不住了,把此事端了出来。他的发言,顿时引起了全场关注。倪志福关心地问道:你打算怎么办?王答:我要把这一情况赶快报告中央,你能转达吗?倪志福同志斩钉截铁地说:“能!”
当晚,王果青同志回到旅社连夜写了一份向中央的报告。国务院领导同志根据这份报告提供的线索,立即责成国家物资部派人调查。果然,在广州黄埔港发现有10多万铝锭,还有大批黄橙橙的铜,正准备出口。这批铝锭和铜被截住了。
王果青抓铝很热心,可头脑很冷静。一天,厂供销部门的同志向王果青汇报,说哈尔滨有一家公司从苏联弄来5000吨铝锭,要不要?王果青沉思了一会儿说:好,这次让我亲自去公司谈判。
在一个漂亮的宾馆里,王果青见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经理,他满面笑容地说:“我们从苏联弄来了一些铝锭,已经和哈尔滨一家工厂进行了接触,准备签订成交合同,但,你们是全国铝加工的大厂,这笔生意,还是和你们做比较好。价格嘛!好商量……”王果青说:“那好呀!不过,我们想先看看你们和苏联订货的合同。”这位经理假装正经地说:“我们公司是省里负责同志支持的,请你放心,不会瞎来。”王果青盯着不放说:“谁支持我们管不着,重要的是要看订货合同,如果你们订价不便宜,你可以把单价捂着,我们只看内容。”这位经理看王果青是行家里手,逼得太紧,转身到另一个房间呆了一会,回来说:“这样吧!看来,你们没有诚意,我们刚才已把这批货和前一家工厂成交了,你们就算了吧!”
王果青抓住不放,问道:“要是我们能成交,你们拿不出货怎么办?”对方说:“你们先付20%的定金,我们按时交不出货,定金如数退还,还要给你们三厘的利息。”他这一说,王果青完全清楚了。现在,银行的利率已提到6厘以上。他们没有分文资本,靠买空卖空,一赚就是好几万,是个地地道道的“倒爷”。
不几天,工厂又一而再再而三的遇到同类型的公司。王果青对厂供销人员说:“不要相信这套鬼把戏了,我们还是从正道上想办法。”
为了从正道上解决铝锭的不足,王果青真花费了一番脑筋。河北保定附近有一个县,为了鼓励农民收购废铜废铝,在那里办了一个收购市场。王果青一听,这倒是个正道。
连夜,他带了五位同志,驱车赶到收购市场、到收购市场一看,这里可热闹哩。各种废铝、废铜样样俱全,废电线、易拉罐、废铝锅……堆满市场。王果青仔细考察了一下,这些东西对工厂完全有用,立即决定留下带来的五个人在这里大量收购,仅今年一年就可收购2000多吨,价格比铝锭要便宜,还为国家节约利废,解决了工厂燃眉之急。
今年5月,王果青赴美考察,在美国,他看到美国有大量的废铝,一年出口150多万吨。他立即和美国矿产金属有限公司签定了为期三年的合同,进口废铝8000吨。
东北轻合金加工厂还通过和国内外一些厂家,采取“来料加工”、“贴料加工”等方法,克服原材料不足的困难,加工了大量铝材,投放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