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心系油田——记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王照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0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心系油田
——记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王照明
王照明,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1985年离休,今年64岁。高个子,剃光头,衣着朴素,表情严肃。他在石油部门干了几十年,在勘探、采油、炼油业务和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所以,当石油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批准他离休以后,新疆石油管理局又聘请他为顾问。他在党委会上说:“如今我退下来了,时间多了,可以到下面走走看看,进行调查研究,做你们的耳目。”王照明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4月6日,王照明与百口泉采油厂领导一起同职工对话。王照明说,你们的问题,我都回答了。请回答我的提问:“你们最希望什么?”几个精壮的小伙子答道:“修干窟窿井!”
王照明听后有些纳闷:修井的目的,是为了让死井复活,让低产井多出油,他们为什么希望修干窟窿井呢?
有个小伙子看王照明不明白他们的意思,便高声说道:“我来解释一下:干过这个活路的人都知道,修干窟窿井有两大好处,第一,干窟窿井修得快,完成井次多,至于出不出油,出油多少,并不影响奖金;第二,修这号井,没气没油,衣服不会脏。我们一年一套工作服,遇到井喷,满身油污谁给洗?姑娘们本来就说我们是‘油鬼子’,再穿上脏兮兮的衣服,谁还肯嫁给我们?”
这时王照明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过去修井与出油没有挂钩,奖金与增产没有挂钩,影响了工人的积极性。他问大家,实行吨油奖励法好不好?该厂丁厂长接他的话茬说,今后,可以采取每增加一口井,奖励100元;修一口10吨油以下的井,1吨油奖励1元;修一口10吨到20吨油的井,1吨油奖励3元;修一口20吨油以上的井,1吨油奖励4元。丁厂长的话音刚落,马上响起一片掌声。会后,小伙子们关心的工作服换洗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这个问题解决以后,王照明又问大家:“目前,你们生活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职工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乘车难!”
丁厂长对王照明解释说,我们厂离克拉玛依市区远,大多数工人的家又在市区。1979年建厂时,我们厂只有700多人,每天派3趟车是够用的。现在,百口泉地区人口发展到7000多人,还是一天3趟车,就不够用了,厂里经常有人因挤不上车迟到或误工。我们也曾反映过这个情况,但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王照明听到这些意见后,便向大家检讨自己过去在位时的官僚主义,并答应建议局里尽快解决。几天以后,副局长任荣堂召集有关方面开会研究,决定增开两趟班车,每天10个班次来回5趟。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乘车难”。
今年4月31日,王照明带几个人到准噶尔盆地东部油田会战指挥部调查,发现副食供应困难,生活非常单调。王照明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同有关部门一起解决会战油田副食供应问题,并建议组织会战油田文化服务队,以丰富石油工人的文化生活。 王礼明 刘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