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中泰人民情谊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0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泰人民情谊深
人民日报代表团
“泰中两国人民亲如兄弟,很多人有着血缘关系,我的祖籍就在广东澄海。我国政府决定与中国建交是根据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因此,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是有很深的根基的。为促进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已故总理周恩来,还有邓大姐等其他中国领导人倾注了不少心血。”
这番亲情洋溢的话,是泰王国总理差猜·春哈旺少将在私邸会见我们人民日报代表团访泰时满怀深情地讲的。
差猜总理无愧为中泰友好大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他——当年泰国的外交部长,于1975年7月1日陪同克立总理到北京,和周恩来总理共同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翌年,泰中友协成立,差猜担任主席。
两国政府高级官员互访,加深了两国的友好关系。十几年来,我国领导人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邓颖超、万里等,都访问过泰国。泰国的王储、皇姐、诗琳通公主、炳总理等,也都来中国访问过。眼下,李鹏总理即将访泰。这是李鹏就任国务院总理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我们访泰期间会见过的上至总理、副总理、部长,下至各团体负责人,都谈到李鹏总理将到泰国进行的访问。他们把这次访问看做一件大喜事。
近年,两国互访的人员络绎不绝。官方、非官方的团组,每年有近千个。泰国有73府,大约有60多个府尹曾到中国进行过友好访问。正是两国人民频繁的友好往来,铸成了两国友好合作的稳固基础。
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代相传。两国人民之间友好相处交往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泰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以至人民的风俗习惯,有很多与中国相似之处。我们参观大皇宫、玉佛寺,导游告诉我们,皇宫铺地的大理石,是200年前建宫时从中国运来。大皇宫有个兵器展室,里边陈列的展品是200年前抗击外国入侵者时用的刀、剑、枪、戟。导游说,这也是从中国学来仿造的。包括至今泰国人民通行的合十礼,与昔日中国的作揖打恭十分相似。
人们告诉我们,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巨大成就以及泰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泰国人民越来越热衷于了解中国,不少泰国人怀着极大的热情学习汉语,有的人还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新加坡接受汉语的教育。在泰国发行的华文报刊拥有日益增多的读者。
接待我们的泰国朋友多次讲到发生在我们同行间的一件事。去年4月,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7人,从清迈府乘坐客车前往孔敬府参观访问,凌晨3点多钟途经彭世洛府旺通地段时,不幸发生翻车事故。泰国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及群众团体,甚至素不相识的普通泰国人,都给予受伤的中国客人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医护人员为他们进行了最精心的治疗。出事的那天清晨,当孔敬府暹罗新闻报总编辑黄清金的夫人洛拿弯听到中国新闻代表团遭遇车祸的消息后,立即与丈夫驾车跑了300多公里赶到医院。她走到受伤的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的病榻前,流着泪说:“昨天我在忙乱中丢了价值400多美元的金戒指,我不心痛。今天,得知你们出事故的消息后,我真是心痛啊!”
这是泰国人民的肺腑之言。友情重于黄金。
中泰两国的贸易,近年有了迅猛发展,今年上半年达4.2亿美元。据泰方预测,到今年年底中泰贸易额可突破8亿美元。而建交的1975年,两国贸易额仅有2300万美元。
差猜总理接见我们时说:我们两国都是农业国。我们应高度重视技术和知识。中泰在贸易方面应合作而不是竞争,应联合投资,共同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从北部古王城清迈,到南疆滨海旅游胜地普吉岛,我们的足迹所到之处,到处江山如画、友情融融。我们既饱览了热带的旖旎风光,又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那遍布着伟岸的四季常青林木,那硕果累累的椰子林,象征着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常青,永不凋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