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一片报跌声中观油价走势——写在欧佩克维也纳会议之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0
第7版(国际)
专栏:

一片报跌声中观油价走势
——写在欧佩克维也纳会议之前
顾玉清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疲而不兴,而且不断传出一跌再跌的消息。10月份,由于欧佩克两次稳定油价会议未果,油价急剧下跌,每桶原油跌到10美元上下,大大低于欧佩克规定的每桶18美元官价,这是自1986年油价狂跌后跌幅最大的一次。
这次油价猛烈下滑,且滑而未止的主要原因是近期欧佩克内部竞相增产的结果。
一段时间来,欧佩克一些成员国未能认真遵守产量配额协议而超产,冲击了接近饱和的石油市场。两伊停火后,人们本希望欧佩克内部的矛盾能趋于缓和,配额协议能得到遵守。可是,某些成员继续超产,而且越超越多。据报道,阿联酋现在日产原油200万桶,超过配额(94.8万桶/日)一倍以上;科威特日产量160万桶远超过日产99.6万桶的限额;伊拉克现在的实际日产量已达到270—300万桶,也大大超过它要求达到与伊朗相同的生产定额(即239.9万桶/日)。
沙特阿拉伯是欧佩克中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日产能力约为1000万桶。多年来,为调节产量,稳定油价,沙特一直充当“机动生产国”的角色。面对欧佩克不少成员国无视生产配额的现象,10月3日,沙特政府发表了不受石油生产配额约束,以维护自己市场份额的超产声明。目前,沙特已将石油日产量提高到580万桶,超出规定限额(430万桶/日)150万桶。
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欧佩克13个成员国中有11个成员国产量超过限额,欧佩克目前日产原油已达到2000—2100万桶,比原定限额(1506万桶/日)高出500—600万桶。严重超产恶化了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油价大跌。
静观石油市场风云,尽管油价疲软的势头一时还难以改变,然而,深一步看这种状况似乎难以持久,因为促使油价回升的因素还是存在的。
欧佩克成员国的经济大多是靠石油美元支撑的,从长远来看,虽然它们石油储量丰富,但总有一天会用完。欧佩克国家希望的是“高油价,低产量”,决不是今天所看到的“低油价,高产量”。目前欧佩克成员国的超产现象,原因在于部分国家对产量份额不满,想以此谋求新的份额。至于沙特超产其用意可能在于:通过油价大跌,对内压成员国达成一项减产协议;对外推动非欧佩克产油国与欧佩克协同减产保价。若此,则产量大增、价格大落,也许正是油价回升的前奏。
9月底在马德里召开的欧佩克价格委员会部长会议再次强调,欧佩克在协调内部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合作。目前一些海湾国家也一再向非欧佩克产油国作出加强合作的表示。尽管今年4月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提出双方各减产5%的建议未得到欧佩克的响应,非欧佩克产油国仍准备再次与欧佩克一起探讨稳定油价的办法。如能坦诚相见,携手合作,找到一些减产保价的措施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冬季来临,石油需求量会有所增加,这对油价回升也是有利的。
油价猛跌对欧佩克国家造成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给本已负债累累的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印尼等国造成重大损失,即使超产者得到的好处也极有限。因此,最近伊朗和伊拉克都已明确表示支持欧佩克为稳定油价作出的任何努力。其他一些成员国也都不希望看到1986年“油价战”重演,因而在欧佩克集团内要求共同减产保价的呼声越来越高。11月17日欧佩克各国将举行维也纳部长会议,鉴于上述情势,有可能达成一项减产促价协议,或采取某种制止油价下跌的措施。若能做到这一点油价逐步回升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是颇有希望的。
但若欧佩克不能克服内部长期存在的分歧,那挽救油价就很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