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关心改革 参与改革 研究改革 推进改革——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1
第5版(理论)
专栏:

关心改革 参与改革 研究改革 推进改革
——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侧记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十月初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就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改革思路和对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意见。
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代表们认为,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新旧两种体制摩擦增多。第二,改革由单项突破进入全面开展阶段,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增高。第三,改革由浅层次进入深层次阶段,深化改革的难度加大。第四,改革已进入到由破到立的阶段,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的任务很重。第五,在当前明显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推进改革,需要花大力气治理经济环境。代表们认为,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改革的形势,既要看到改革取得的成绩,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更高的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内理解改革,研究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共同推进改革大业。
充分认识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长期性
一些代表认为,中国是在古老的封建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十多年来,又建立了一套严密的产品经济体制,要从产品经济体制转化为商品经济体制,恐怕比从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更困难。实践的经验说明,对改革目标的选择在中近期内不能定得过高。在这个问题上,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理论是三块基石。商品经济理论为改革提供方向,确定长远目标选择;初级阶段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理论为改革提供根本前提和背景,一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对改革的进程和新体制的形成又是一种制约,它决定了改革目标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形成,改革的中近期目标只能是有限目标或适度目标。
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
与会代表认为,中央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是一个完整的方针。当前改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必须把近年来积累的过大需求压下来,把过热的增长速度降下来,把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遏制住,把群众对物价上涨的恐慌心理消除掉,逐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为改革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经济环境;否则,就会有可能延误改革的时机和推迟改革的进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改革可以因此停顿,甚至回到旧体制上去;相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也只有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偏废。
农业和农村问题应当引起高度注意
一些代表提出,近两年来,农业和农村问题的研究出现了冷落的现象,这个问题应当引起高度注意。1984年以后,农村改革放慢了,对农业的投入减少了,农民的积极性降低了,这既是农业停滞、徘徊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供给不足、物价上涨的原因。他们认为,农业要上新台阶,必须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特别是种粮的积极性。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通过价格改革,逐步改变农产品比价再次处于谷底的状况。(二)改革流通体制,解决好亿万分散农户与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的矛盾。(三)建立社会服务体系,给家庭联产承包制注入新活力,同时通过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在农民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四)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仍是深化企业改革
许多代表认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千万不要影响搞活现有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治理经济环境一靠抑制过分膨胀的需求,二靠增加有效供给。对于这两个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的,在于通过增强企业活力来实现增加有效供给。他们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仍然是深化企业改革。之所以讲核心,是说不能孤立地搞企业改革,而要搞综合配套改革,以搞活企业为中心来进行宏观管理的配套改革。多数代表认为,明后两年的企业改革应以完善承包制为主,在此基础上有组织地试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股份制。承包制同股份制是可以兼容的,承包制中孕育着股份制,实行股份制的企业也可以搞承包制。但在推行股份制时,要循序渐进,不可一哄而起。
政治体制也要相应进行改革
代表们认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亟需政治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不解决某些党政机关及少数“官员”利用权力介入商品经济,以权谋私,导致权力商品化的问题,就不能根治“官倒”。不解决决策中的非民主化、非程序化和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就很难避免改革中的决策失误以及社会包括政府行为短期化的出现。有些代表建议,要对人大和政府的职能作一些调整,将政府中资产管理、货币发行的权力分离出来交由人大管理。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的进程。当前,要尽快把公司法、投资法、预算法、金融法、市场法和反垄断法等法规制定出来,要尽快制定出杜绝以权谋私等不正当竞争手段的法律。 (蒋映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