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田园荒芜胡不归?——记苏联部分撤军后的阿富汗难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1
第6版(国际)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田园荒芜胡不归?
——记苏联部分撤军后的阿富汗难民
新华社记者 杨木
我们乘坐一辆中轿车从白沙瓦向巴基斯坦—阿富汗边界的要冲——开伯尔山口驶去。护卫我们的一位警官及两名武装警察命司机在公路旁的一个小警察所暂停。他们同山口哨所电话联系后对我们说:“山口那边,阿富汗游击队同喀布尔军队正在激战。我们只好在距边界10公里的狭山口镇逗留了!”开伯尔山口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只有150公里。过去9年中,喀布尔—开伯尔山口公路基本畅通,两地商旅往来尚能正常进行。为什么在苏联从阿富汗撤出一半军队之后的今天,反而交通受阻呢?
今年4月14日,巴基斯坦、喀布尔当局、美、苏4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协议。接着,苏联从5月15日至8月15日从阿富汗东部及东南部撤走占领军的一半,阿巴边界曾一度出现缓和局势,滞留在巴基斯坦的320万阿富汗难民心中浮现即可返回家园的前景。可是,苏军撤出扼喀布尔—开伯尔公路咽喉的贾拉拉巴德及东南部名城坎大哈后,喀布尔军队接防死守,双方激战频仍,阿巴边境局势更形紧张。阿难民归家心切,成批成群地越过边界进入祖国家乡探视。他们见到的是:田园荒芜,水利被毁,家亡屋坍,地雷遍地,哪里有安身之处啊?于是,他们多数噙着眼泪返回难民营。在尚有人烟地区,少数体壮胆大的难民则在满目疮痍的农田上粗耕疏播后重回友邻国家巴基斯坦,期待麦熟稻黄之时回乡收获,以尽赤子之心。
阿富汗人是经忧患而不颓、御外侮于不屈的民族。可是,像1979年12月27日苏军全面入侵阿富汗这样的民族浩劫,却是前所未有的。这场侵略战争迫使300多万阿富汗人逃进巴基斯坦,200万人流入伊朗,8万人寄居欧美,全国人口的1/3变成难民。当我们访问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的纳齐尔·巴格和卡查加利等难民营时,难民们都表示渴望回国安居,只有少数在巴基斯坦已奠立家业的人才愿意较长期侨居这个庇护国。特别是孤寡伤残者,更愿意早日重返家园,与亲人团聚。在纳齐尔·巴格难民营,建于1980年的第3号村是孤儿寡妇村。七八米高的土墙环护着这个孤零零的小村子。一个个紧蒙黑面纱的寡妇们躲在土墙的侧门里,窥视我们这些异国记者。孤儿们则蹦跳着欢迎我们为他们照像。他们没有眼泪,但掩盖不住漠漠的愁苦神色。
为什么有家归不得?首先是苏军还没有全部撤退,战争仍在继续。阿富汗新闻媒介中心战地记者、24岁的阿卜杜尔·雷扎伊对我们说,他最近刚从坎大哈回来,1万喀布尔军队死守那个城市,各路“圣战者”部队围攻不克,看来,一时难分胜负。巴基斯坦负责阿富汗难民事务的首席专员公署公共关系处长扎曼·汗先生认为,如果苏军全部撤退前后,阿富汗有关方面尚不能达成组建基础广泛临时政府的协议,内战就难以避免,难民回归计划也就不易执行。阿富汗七党联盟的临时政府计划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法鲁克向我们描述了国内备受战争破坏的图景,并说明难民只能有计划地逐步回国,不能贸然撤回。他说,据去年调查,全国约有30%农田被毁,30万座农宅被炸平,牲畜25%被杀,水利大部分失修,埋设地雷数百万个,重建家园最少需要25亿美元。
但是,联合国驻巴基斯坦管理阿富汗难民事务的官员则较为乐观。他们透露,今年8月中旬至今,已有200多名难民回国。各难民营正在为难民归国创造条件,如储备大批帐篷,即将开办清扫地雷训练班,第一批学员5000人。已收到协助难民回国的捐款8亿美元,估计苏联如能于明年2月15日按时全部撤军,一个让阿富汗难民自愿而体面地大规模回国的计划,可望明年夏天付诸实施。
但愿联合国官员的美好愿望早日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