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决不能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2
第1版(要闻)
专栏:

决不能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本报评论员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决策,正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不长的一段时间,许多地方和单位纷纷采取措施抑制经济过热,压缩基建规模,严控集团购买力增长,并且对群众意见很大的涨价风、“官倒”现象和流通领域的混乱进行整顿,受到群众的欢迎。
这个好的势头说明,随着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大多数同志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开始注意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这个好势头还表明,只要全党在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我们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即以投资规模膨胀和集团购买力增长这两个号称难治的顽症来看,这一次,一些地方和单位本着令行禁止的精神,对非生产性建设、重复建设和集团购买力中铺张浪费的部分坚决实行压缩,也给我们增添了抑制通货膨胀的信心。
当然,目前形势还有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这就是个别地方和单位的同志对坚决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认识不足。有的同志嘴上也在喊压缩,实际上却像群众形容的那样:雷声大雨点小。任凭中央三令五申,言者谆谆,他那里却我行我素,听者藐藐。这些同志的眼光陷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圈子里,对于治理和整顿,推诿拖延、行动迟缓,总想多保留几个项目,下不了削减的决心。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有的同志片面理解生产力标准,认为衡量政绩好坏的标准就是看搞了多少基本建设,“楼堂馆所长气派,企业林立提得快”,因而一味追求建设规模和速度,不顾效益与后果,想方设法钻空子、等漏子上项目。二是怕谁压得早谁吃亏。这些同志强调本地区本部门的特殊情况,生怕砍下来伤了元气,因此在清理整顿中犹豫徘徊、七折八扣。三是翻老皇历,认为过去几次压缩都是一阵风,风头一过照样“万物复苏”,所以在清理和整顿中互相扯皮,明砍暗不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这些思想不利于贯彻三中全会的精神,已经成了压缩社会总需求和抑制通货膨胀的障碍,必须迅速加以纠正。
不错,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是反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个侧面,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脱离实际。当前突出的主要危害是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还有能源、原材料短缺,交通运输紧张。那种头脑发热全然不顾国家经济大局争上项目的做法,只会使通货膨胀变得益发严重,使本来已明显的供需矛盾更加严重,从而阻碍深化改革的进行和整个建设的发展,甚至损害十年改革的成果。对于这种破坏生产力长远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严加制止。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来看,应当把用力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放在提高劳动效率上面,这才是把发展生产力的工作做到了实处。至于那些害怕吃亏强调特殊的同志,则应该多想一想大局,多想一想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中央的财政过不去,全国日子都不好过。那些不顾条件、急于求成的做法,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会受到更严重的损害。况且,通货膨胀如不严加控制,其危害所至,是不管你那个局部特殊不特殊的。因此,过分强调局部利益的无组织无纪律的观点,应该努力克服。还应指出的是,这次治理和整顿,是关系到十年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根本大计,中央是下了最大的决心一抓到底,决不是说说而已的一阵风。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这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而且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的同志都应该认清这个形势,认清自己的责任,端正态度,积极热情地为搞好治理和整顿贡献自己的力量。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全党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各级党组织都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执行党中央的号令,决不能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在当前,能否以大局为重,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是对每个党员党性的最实际的检验和考核,共产党员应该在这个关键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