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从身边看十年 从高处看改革 四川评选十年改革十件大事 成千上万选票凝聚人民的思考和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2
第1版(要闻)
专栏:

从身边看十年 从高处看改革
四川评选十年改革十件大事
成千上万选票凝聚人民的思考和希望
据新华社成都11月11日电 (记者杨力、徐波、王文俊)就在改革即将跨入第二个十年的时刻,四川新闻媒介把全省自改革以来的一批重要事件予以刊载,让人民各抒己见,自由投票,评选“四川十年改革十件大事”。
四川人被这件事吸引住了。每天,推荐改革大事的选票雪片般地从巴山蜀水的各个角落涌向成都。而且每张选票都附有一封凝聚着投票者感想与希望的信函,有一个人写的,有一家人写的,也有一群人写的。
成千上万封信函清楚地表明:如今的四川人,不是仅凭质朴的感受去认识改革。他们的信函里、言谈中,不乏哲理的思考和深沉的见解。
杜家培,一位普通的农民。他说:“要投票,我就投农村改革这一票”。杜家培家居广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力没少出,可活得窝囊,吃不上穿不上不说,就连每天上工该干啥都不知道,只好用大筐背上全部农具,队长喊干啥就用啥。如今,杜家培在按自己的计划搞农副业生产,住上了一楼一底的房子,吃穿不愁,3个子女考上大学和中专。
石油工人陶咏柳在选票的附信中写道:“我个人的收入比三中全会前翻了一番,家属在农村务农,收入年年猛增,高级家具和其它高档商品也进入了我家。”他认为,社会主义中国,就该这样给工农大众更多的实惠。
从身边看十年,从高处看改革。评选活动闪烁着理性与思辨的火花,人们的认识在深化。
评选活动刚展开时,有人问:四川评选改革大事,是不是眼睛只看四川?
四川省最大的内燃机车生产基地431厂的13名职工,为了共同推选十件大事,专门讨论了标准问题。他们认为:要把四川放在全国改革大局的天平上去掂一掂,那才显得出份量的轻重。最后,由调度师张俊培执笔,代表13人填写了一张选票。选票上选有:“工业率先试行企业扩权”、“全国第一个撤销人民公社”、“川猪满天下”……尽是些“国家级”大事件。
四川历来比较封闭,是改革让许多人渐渐明白:可怕的不是盆地,而是地处盆地的人头脑中那种封闭、狭隘、易于满足、目光短浅的“盆地意识”。因此,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许川提议,应把四川开展“盆地意识”大讨论列为改革大事之一,他认为这是一次解放思想的讨论,对四川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极有益处。真是不谋而合,四川粮科所党委副书记葛鹏等许多投票者都在附信中提出同样的看法。
四川人永远忘不了改革中那些风风雨雨。
川棉一厂的张忠炳说:“我是在一次次的承受与消化中理解改革的,工厂在改革中越办越好。仅仅两三年间,全厂的税利入库额就由4000多万猛增到1亿,企业留利也成倍增长。我相信,今后的改革,肯定也不会一帆风顺,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