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首都部分科研院所管理人员座谈 科研单位实行经济核算好处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首都部分科研院所管理人员座谈
科研单位实行经济核算好处多
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一些研究院所的管理人员认为,科研单位经济核算是可行的,这将使科研工作按价值规律进行,管理更加科学化。他们日前在国家科委和财政部组织的座谈会上谈了体会。
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尹令昭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活动是一种生产活动。科技成果大部分具有商品的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规律在科技领域同样起作用。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会计师周小寅、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芮国安说,经济核算过去只是企业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科研单位长期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制度,统收统支。这种办法不能反映科研单位的特点,不利于科研与经济的结合。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单位面临竞争、面临转轨变型的新形势,越来越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管理、核算制度。实行经济核算制,讲求经济效益,科研单位才能更好地面向经济,适应商品经济的新形势。
参加座谈的许多单位已经实行经济核算制。他们谈到实行这种制度带来的好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克功说,我们是事业费包干的科研单位。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越来越感到经费紧张。在目前情况下,靠国家增加拨款有困难,主要靠实行经济核算,内部挖潜,开源节流。在原来的基础上,我院从今年起实行经费分类管理,划小核算单位,科技后勤实行有偿服务。结果,今年完成的国家任务要比往年多,科技人员的创收积极性提高了,许多开支明显下降。
过去,一些科研单位反映纵向科研任务经费不足,横向任务收费低,技术成果不值钱。实行经济核算制可以改变这种现象。
经济核算制还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经济观念。机电部54所副主任张立娟、北京市科委沈砥中都谈到,在实行“供给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科研人员历来向上伸手要钱花,现在则要树立起经济观念,以节约开支和降低消耗求得经济收益。中国农业科学院计财行管部副主任戚福寿说,科研怎样选题,如何设计技术路线,都涉及到经费。实行经济核算制就不能光靠拍脑袋了。这就会改进科研管理,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
座谈中,与会同志提出一些实行经济核算制会遇到的难题,希望得到解决。比如,大院大所的后勤部门也应实行经济核算制,像医务室和幼儿园,不能列入科研成本;对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如何折旧,建议制订分级分类的折旧标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