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一次机遇——河北省委扩大会议旁听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治理、整顿不是单纯为了“降热”,也不是“向回走”,更不是“可以松口气了”,而是——
一次机遇
——河北省委扩大会议旁听记
本报记者 杨振武 陈国琦
贯彻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问题最为人关注。在日前举行的中共河北省委扩大会议上,记者听到不少人对这个问题的议论。有疑虑和担心,但更多的还是冷静分析。
落后,不等于没有“过热”
承认不承认河北存在“过热”现象?一些同志认为:河北多年来发展速度一直处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下,去年才赶上来,不能说是“过热”;河北长期以来工资水平较低,去年才在全国占第二十位,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条件、设施较差,谈不上消费基金膨胀;还有,河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多年来没有突破国家核定的指标,现在和上得快的省份一起压缩,太吃亏。由此,一位县委书记不禁感叹:“真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啊!”
省委书记邢崇智说,河北这几年经济发展同全国一些省份相比,的确是落后一些。但是,中央指出的经济增长速度过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票子投放过多、物价上涨过快问题,在河北都是存在的。要承认河北存在过热现象。他举例说,今年1—9月,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17.5%,其中9月份增长21%;基建规模虽然计划内指标没有突破,但计划外基建失于控制,问题较多;货币投放,今年前9个月由去年同期净投放11.85亿元增加到40.81亿元,居民储蓄比去年同期多支85亿元,致使货币流通量与商品可供量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形势相当严峻。他认为,一些同志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没有看到或看得过轻,或者只看到别的地方有问题,没有看到自己那里的问题,这是在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中需要统一认识,认真加以解决的。
省长岳岐峰也有同感。他说,在对待速度、消费、基建规模等问题上,我们不能不考虑全局的条件和实际可能。消除经济过热,压缩社会需求,河北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全国的大局,这一点不能含糊。必要时宁可多承担一些困难,为全局利益作出牺牲。这样,才能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几天的学习讨论,使大家的认识趋向一致,过热现象,不但河北的先进地区有,落后地区也有,既有过热的空气,更有头脑发热问题,从而提高了治理整顿的自觉性。近两年项目上得较多的石家庄地区曾设想明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这次,地委书记王满秋在会上明确表示,要减速降温,扎扎实实搞好治理整顿,着眼于提高经济效益,并准备做出必要的牺牲。邢台地区原来根据产棉区的特点,计划近几年上几个纱厂,通过学习三中全会精神,他们改变计划,决定不再搞了。地委书记李明珠说,争上这类项目也是一种过热现象。如果从本地区看,有原料,搞一批纱厂未尝不可,但从全国看,再上小纱厂,就可能引起“棉花大战”,对大局不利。在治理整顿中,我们地方不管作出多大牺牲,都要服从大局,保证中央重大措施的实行。
机遇不可再失
河北在经济发展上曾失去过一些机遇,以致在全国的位次接连后移。这次中央治理整顿的决策,虽然大家一致拥护,但一遇到具体问题,一些同志不免惋惜:“唉!又失去一次机遇。”对于这个问题,河北省主要领导的看法是:中央的方针是一个积极的前进的方针。治理整顿也是强制调整产品结构的一次好机遇,治理整顿压缩下来的能源、原材料、运输能力以及可用资金,都可以很好地运用到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上来,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只要各级党委、政府抓住这个机遇,真正认准、认清本地的优势和潜力,扬长避短,积极开拓,克服困难,实现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在学习讨论中,各地市的同志赞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看法。他们说,这次治理整顿,为今后经济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利用这个机遇,一是可以从注重抓外延、转到抓内涵,抓管理、上效益;二是可以从注重引进资金、设备转到引进人才、引进技术上来;三是可以从注重向银行贷款转到多途径、多渠道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上来;四是可以从注重抓长线产品生产转到发展短线产品生产上来。邯郸地委书记赵惠臣表示,要利用治理整顿提供的机遇,改变简单地靠铺摊子、上项目发展经济的习惯作法,通过抓科技、抓管理来救一厂,兴一业,富一方。
当然,治理整顿带给地方的也不尽是坦途,譬如,在国家收紧信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群众手中的“游资”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石家庄地区行署专员傅亮在发言中谈到,现在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保证不了,一些企业因缺少资金已经达到难以经营的境地。他们准备采取的几种筹措资金办法,诸如坚决收回逾期到期贷款,拓宽融资渠道,发放地方债券和企业股票,搞好企业兼并和小企业拍卖等,颇为人所称道。对此,衡水地区行署代专员张士英认为,紧缩信贷并不都是不利因素,它可以促使人们更加珍惜资金价值,优化资金投向,注重经济效益,提高项目成功率。
“治理整顿逼着我们在深化企业改革上多作文章”。石家庄市委书记李海峰快人快语,她告诉记者,石家庄市下一步将利用治理整顿的机遇,狠抓企业内部的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二是选择一批大中型企业进行“特户”企业的试点,三是扩大股份制试点,四是推动横向联合,有计划地在纺织、医药、电子等行业组建一批企业集团。从而造成一种新的机制,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办法都是逼出来的。我们发现,在落实治理整顿措施中,各地市都在琢磨如何治理好本区域的“小环境”。这里面,人们不是用消极的、悲观失望的眼光对待治理整顿,而是确实把它作为一种机遇,按照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探索经济稳定发展的新路子。
用生产力标准防“经济过凉”
今年6月以来,河北开展了学习山东的活动,通过进行生产力标准的讨论,组织商品经济大合唱,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在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中,省委、省政府领导认为,干部群众的这种积极性是极为可贵的,应该珍惜和发扬。重要的是要把这种热情引导到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引导到推进相互配套的全面改革中来。
“当前要注意解决泄气、松劲情绪,树立在治理整顿中深化改革发展生产的思想。”张家口市委书记田震田提出这个问题时说,对中央明令控制的要坚决压缩,对属于必保的重点项目和涉外项目,应该上的还是要上。经济工作还要集中精力抓好,努力增加短线产品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繁荣市场,不能因为治理整顿就以为经济工作可以松口气了。
宁晋县委书记贵新喜也有类似看法。他说,解决经济过热,还要继续坚持生产力标准。现在有些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几年的劲头足、发展快是搞错了,几年来面貌依旧,没有什么发展倒成了正确的,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对以前的工作应当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对热的问题要具体分析,过热的要降温,该发展的要发展。
唐山市委书记刘善祥在发言中谈到治理整顿要防止片面性问题,他说,解决经济过热,把发展速度调整到国家能承受的适当的增长速度上来,是非常必要和完全应该的。但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必须注意到中央指出的另一个侧面,即国民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能由此而导致经济过凉。经济发展中那种不顾历史和地理条件的盲目攀比倾向是必须纠正的,但那种把解决“过热”作为掩盖自己落后和不求进取思想的托词,也是十分有害的。他还提醒,在认真清理和整顿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中,要注意防止不顾实际情况的大砍大杀,回到渠道单一、环节过多的老路上去的情况出现。从河北省委扩大会议上,记者看到了各级领导干部对治理整顿的信心和决心,这正是三中全会精神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