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欣慰之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2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报有感

欣慰之余
我是你报读者来信版的热心读者,每读到群众的批评信有了处理结果,就感到欣慰;每看到登载的误国误民的事件就气愤不平。回味之余,我有三点感慨:
一、见报才生效。群众反映的问题,你报刊登后,有关领导部门闻风而动,迅速解决,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你报。这是党风好转的一个方面,也是舆论威力的显示。但是,为何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只有在见报后才得到解决呢?例如你报今年7月2日第五版刊登《两老妇人匍匐过桥》的读者来信和照片后,7月5日仙桃市政府分管交通的副市长及市水利局、交通局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一起前往陈场镇察看了小河口桥,“当即决定”各方筹资,于年底建桥(见9月28日第五版)。仙桃市政府的行动的确很快,可难道以前他们对这件事根本一无所知吗?见报生效,本不该妄生非议,仙桃市的作法也应予肯定。然而,我想很多问题不该只有见报后才解决。
二、见报就着恼。今年7月20日你报第五版在
“批评以后”栏目里刊登的3篇读者来信,使人看到坚持正义者有时处境艰难。《我的处境艰难》这封读者来信所反映的问题,就是明显的一例。去年9月2日,你报第五版刊登了湖北黄梅县检察院张登甲写的
《发现领导干部倒卖钢材反有错》的批评信,但随后,由于有关被批评者恼怒未已,使张登甲同志日子不好过。这些同志为国为民,满腔热忱,敢进忠义之言。只因批评信见报,当权者“着恼”,批评者便整日在惶惶中煎熬!对明显的报复,还可据理据法辩驳、申诉,但给穿上“玻璃小鞋”才叫人有苦难言。这种状况,除了你报仗义执言外,当地政府领导人为何不管?对见报就恼者,我认为要像对阿Q头上的疮疤一样,越恼越揭;对见报着恼者的上级领导人,必要时也该猛击一掌,否则清政廉明何谓之有?
三、见报还无效。有时报上揭露一些不法之事、不正之风,有关部门仍不理睬。如你报9月28日第五版刊登《群众对“东堡案件”议论纷纷》的读者来信,信中指出今年1月6日你报第五版刊登《原是王副县长作梗》的来访纪要,反映1986年7月发生在山西霍县城关镇东堡村的一起非法侵占公共道路事件。此案当事人朱巨鹏等一直未受到处理。5月25日、7月6日你报第五版又两次发出催促,但一直未能在报上见到山西有关方面的答复。9月16日你报又催促临汾地委对此案拿出明确意见,仍无下文,实在叫人气忿!对报纸的批评置之不理者应当穷追不舍,直到有结果为止。
报纸毕竟是舆论工具,不能代替政法机关,但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篇读者来信维系着弱者的希冀,群众的信任,令违法者的畏惧,为老百姓揭示了开创清政廉明的曙光。
河北石家庄市桥东区体制改革委员会 田振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