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尊师重道的丰子恺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2
第8版(副刊)
专栏:

尊师重道的丰子恺先生
林子青
今年11月是我国当代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诞生90周年。丰先生不仅在文学艺术的创作和理论上都有卓越贡献,而且在为人方面也有值得后辈学习的崇高品格。
尊师重道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当一个国家昌盛、政治修明、文化发达的时代,在教育上都可以看到尊师重道所起的作用。丰子恺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尊师重道的典型。
尊师就是对于老师的学问品德,要做到拳拳服膺,发扬光大的程度。他自己曾经说过“弘一法师是我学艺术的教师,又是我信仰宗教的导师。我的一生受法师影响很大。”
朱光潜先生在回忆早年在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的时期说:“当时一般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弘一法师。他是子恺的先生。在许多地方,子恺得益于这位老师的都很大。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教育主张,是“先器识而后文艺”。他是用这种精神教育学生的。他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也就是道德修养,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所以常诫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丰先生介绍他老师教学的精神说:“我们学校里的图画音乐教师,是学生所最崇敬的李叔同先生。他之所以受学生的崇敬,完全是因为他的教育精神的关系。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是认真严肃的,献身的。”
弘一法师出家以后,和高足丰子恺的联系并未中断。特别是艺术上的合作。这表现在《护生画集》的作画和题诗上面。1928年秋,弘一法师发起印行《护生画集》,得丰子恺、李圆净合作,前后共出了五集。这对不信仰佛教而同情护生的人,很发生一些影响。马一浮居士曾为《护生画集》初集撰序说:“月臂大师(弘一法师初出家时别号之一)与丰君子恺,李君圆净,并深解艺术,知画是心,因有《护生画集》之制。子恺制画,圆净撰集,而月臂为之书。三人者盖夙同誓愿,假善巧寄恻怛,将凭兹慈心,消彼犷心,可谓缘起无尽,以画说法者矣。”
1949年《护生画集》第三集丰子恺序言说:“法师五十岁时(1929),与我同住上海居士林,合作护生画初集,共五十幅。我作画,法师写诗。”1965年第五集序言又说:“余三十余年前夙愿,自弘一大师五十岁时开始,每十年出一册,幅数依照岁数,直至大师百龄时出第六集百幅为止,今(1965)已凑集九十之数”。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师生合作精神,令人想见两地相隔,一个作画,一个题诗的情景,真是千秋一段佳话!
1942年,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那时丰先生在四川重庆,他曾不远千里到乐山去请马一浮先生,替他老师——弘一法师作传。这种对于老师的深厚感情,是一般人所难做到的。
最后,关于弘一法师塔的建造,也是丰先生发起并主要由他卖画建成的。原来弘一法师生前遗嘱,寂后可将其遗骸分为两坛,一送泉州开元寺普同塔,一送承天寺普同塔。后来泉州一位皈依他的刘莲星居士认为杭州虎跑寺是法师出家的“老常住”,应该造塔纪念。因此,乞得其一部分灵骨送到上海,由我和刘质平与刘莲星三人共同护送到杭州,暂瘗于虎跑寺。1953年丰先生游杭,展谒老师灵骨瘗处,知尚未造塔,便问其徒宽愿,造塔需费若干。当时币值未定,营造例以白米计价,谓最少需十担白米。丰先生以老师平生不喜募捐,便体其意,作画十张,每张以一担白米代价出售。热心人士闻风响应,这些画很快都卖出去了。于是立即画图施工。是冬塔墓欢庆落成,由丰先生邀请沪杭师友二十余人前往瞻礼。马一浮、蒋苏龛、张梓生、陈冠球、郑晓沧、钱君匋等,均有诗纪事。这就是今日杭州虎跑寺“弘一大师之塔”建造的因缘。丰子恺先生和弘一法师的师生感情,可以说是生死不渝的。  1988年6月8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