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既要坚决又要扎实——纺织界一些人士对整顿经济秩序的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3
第2版(经济)
专栏:

既要坚决又要扎实
——纺织界一些人士对整顿经济秩序的建议
本报记者 李茜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抓住了当前经济工作中的“牛鼻子”。纺织系统的许多人谈到,纺织厂的盲目建设,此起彼伏的各种原料大战等,如不解决,改革与生产建设就难以正常进行。同时,一些企业、部门的负责人反映,治理经济环境,牵扯面很广,情况复杂,每个行业的情况各异,因此工作中既要坚决,又要稳妥扎实,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力求做到真正解决问题,切忌搞“一刀切”与“一阵风”。
近几年出现的“纺织热”中,许多地方中小纺织厂计划外重复建设、盲目上马,到1987年全国棉纺锭已大大超过“七五”计划指标,其中乡镇企业3年间已由60万锭发展到125万锭,而且许多小纺织厂是使用大厂淘汰设备和非定点厂生产的不合格设备建设起来的,产品质量次,消耗高,加剧了纺织原料的供需矛盾。在清理整顿中,这类企业的相当部分势必要下马、关停。但是,这次清理整顿不同于60年代和70年代,那时工厂的建设资金完全是国家的,工厂下马,损失全部由国家承担,而现在的许多小纺织厂是农民集资和贷款兴建,工厂的兴衰存亡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利益,特别是一些尚不富裕的产棉区,农民省吃俭用集攒点钱投资建纺织厂很不容易,有的农民为让一个子女进厂当工人,拿出几千元的积蓄投资企业,工厂一旦下马,这笔资金如何解决?贷款由谁归还?设备、厂房如何处理?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配套的政策,切实稳妥地处理。
取缔纺织原料流通领域的各种“官倒”、“私倒”,制止“原料大战”,要有通盘规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弄得“按下葫芦浮起瓢”。例如,目前全国棉纱抢购现象日益加剧,市场上价格一涨再涨,21支纱国家定价为6700元至6800元一吨,几经倒手,层层盘剥,到棉织、针织厂已提到7000元至8000元,造成这种情况固然与供需矛盾尖锐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最近国家决定棉花实行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统一调拨,公开倒卖棉花的现象受到了限制,但棉纱仍实行指导性计划,这就为一些“官倒”、“私倒”提供了可乘之隙。据反映,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省,铁路、电力、银行、工商局,甚至公安部门,倒卖棉纱的事屡见不鲜;据说有的供销社和商业部门倚仗自己掌握原料分配的权力,向棉纺厂勒索棉纱,供应1吨棉花就要2件棉纱,而每吨棉花平均只能生产棉纱515件。由于棉纱管理混乱,供销脱节,生产出口棉布和针织品的工厂停机待料,影响交货数量和出口信誉的事时有发生。纺织部门和企业呼吁:棉纱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也是纺织工业的初级产品,有关部门也应当采取配套政策,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以保证国内纺织品市场稳定和出口任务的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