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增加农业、教育投资 改善公共福利设施 海城致富不摆阔省钱办事业 财政收入虽翻番市里却三次推迟盖办公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4
第1版(要闻)
专栏:

增加农业、教育投资 改善公共福利设施
海城致富不摆阔省钱办事业
财政收入虽翻番市里却三次推迟盖办公楼
据新华社沈阳11月12日电 (记者李新秀、通讯员陈光明)辽宁省海城市致富后不忘艰苦创业。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财政收入翻番、突破亿元大关的情况下,三次推迟盖办公大楼,把资金投向农业、教育和公共福利事业。市里至今仍没有一处高标准的楼堂馆所。
海城市委机关的办公用房是30年前“大跃进”时突击建起的平房,1975年遭地震破坏后,虽经多次修补,仍有漏雨处。市政府也是在一座简易楼里办公。有的单位办公室不够,只好把部分楼梯口隔成办公室。
1985年,有关部门拟兴建市委办公大楼。但当年海城农村受灾,市领导明确表示:资金要投入救灾中去,砍掉了建楼计划。有关部门原来还想在这一年建一座高标准的大宾馆,地点已选好,图纸已设计出来,市领导也未通过。1986年是个好年景,有关部门又做出了建市委办公楼的预算,但市领导提出,要坚决贯彻中央“双增双节”的精神,艰苦创业传统不能丢。于是,80万元建房资金改拨给市第六中学建急需的教学楼。
今年初建楼计划再次被提了出来,但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和国务院压缩基建规模的号召,决定三年内不建办公楼,只拿出10万元用于换房瓦、修理暖气设备。
海城市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资金都用于办事业:
——增加农业投入。1984年以来,市财政向农业的投资每年递增20%,共5000万元。
——扩大教育投资。1984年至今,全市建起教学楼107座,投资近1亿元,改变了市内学校危房多,教室缺桌椅的状况,市区里最好的房屋是学校。
——向公共福利事业投资。市里新建了妇婴医院和幼儿园,市医院增加了200个床位,增建了浴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