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今日白沙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4
第6版(国际)
专栏:

今日白沙瓦
本报记者 李景卫
白沙瓦,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的历史名城,素以绿树苍郁、鲜花满城而著称。古印度语赋予白沙瓦“花之城市”的美誉。就连莫卧儿王朝的开国之君巴卑尔大帝也在自传中提到过白沙瓦芳香馥郁的鲜花。
然而今日白沙瓦,却树木稀疏,鲜花难觅。漫步街头,难得闻到鲜花的清馨。东部老城的古堡虽英姿犹存,但面对成千上万头顶行囊、无家可归的阿富汗难民,这古老的城堡显得愁眉不展,失去了往日的神韵。西部新城的街头巷尾也无处不见流浪的阿富汗难民。往日的“花之城市”,而今实际上变成了一座“难民之城”。
自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以来,共有220多万阿富汗难民越过边界涌入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其中很大一部分流落在白沙瓦周围。为了生存,他们除在难民营里领取联合国和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救济外,有些人沿街乞讨,有些人在马路边上为人擦皮鞋,还有些人摆起了小摊,叫卖水果、瓜籽等。闹市区的人流中汇集着大批阿富汗难民,更多的难民集中在市郊。他们砍伐树木,用来搭盖住处或当作燃料。公路两旁,堆放着许许多多刚剥掉树皮的木材和劈柴。白沙瓦郊区的草木在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难民营地和缕缕升腾的炊烟……
许多难民在难民营里暂时安顿下来以后,便在巴基斯坦政府人道主义政策允许之下从事各种生产自救活动。其中相当数量的难民购买了卡车和三轮机动车、马车等进行运输和开展出租业务。这里新增加的车辆同大街小巷里的公共汽车、小轿车夺道而行,毫不相让,马达声和马蹄声掺杂在一起,吵得人们头昏脑胀。车子驰过,扬起的尘土令人窒息。这些车辆的增加虽使白沙瓦的交通更加方便,也为难民开辟了一条谋生之路,却给花城人民带来许多烦恼。
难民的大量涌入,给白沙瓦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果皮、甘蔗渣、马粪等处处可见,为苍蝇提供了滋生的条件。无论是在旅馆、商店里,还是在汽车上,人们都免不了受到苍蝇的侵扰。它那花园式的恬静气氛,已被一片嘈杂所打破;它那沁人心脾的鲜花芳香,已被刺鼻的粪土臭味所吞没。这一切不能怪罪于白沙瓦的市政当局,也不能怪罪于阿富汗难民,而应该完全归罪于苏联发动的侵略阿富汗战争。在过去9年里,白沙瓦虽不是枪林弹雨的战场,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受到这场战争的冲击和破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为阿富汗难民的安置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今年5月15日,苏联按照日内瓦协议,开始从阿富汗撤出军队,这为阿富汗问题的解决,为阿富汗难民早
日回归家园带来了希望。巴基斯坦政府积极地为难民回归创造条件,提供一切方便。但据联合国负责难民问题的高级专员、驻白沙瓦办事处负责人安东尼·兰德援引巴基斯坦政府的统计数字说,迄今才只有200名难民返回阿富汗。如果苏联军队能够按照日内瓦协议规定的时间全部撤出阿富汗,难民们可望于明年春季或夏季真正开始回归。所有难民返回家园大约需要2至3年时间。否则,难民回归的时间将拖得更长。这就是说,白沙瓦重获它“花之城市”的美誉,尚需时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