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水墨传友情——写在《北京国际水墨画展》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4
第8版(副刊)
专栏:展览掇英

水墨传友情
——写在《北京国际水墨画展》之后
刘勃舒
被誉为东方文化艺术明珠的水墨画,以独特的审美体系和表现形式,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千百年来,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大家辈出,时换新貌,既古老又年轻。
目前,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实施,广大欣赏者审美情趣在变化,更多的国际性观众开始认识和重视水墨画,这些都向水墨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水墨画更大范围地走向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推卸的重任。正是这种社会的与历史的多重紧迫感,引发了三年多前画家和艺术家们的一场全国性大讨论,并波及海外。尽管理论的提出与艺术实践的结果不可能绝对同步,但这几年水墨画的创作,无论从精神到表现,确实都已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社会与艺术都处于大变革的巨大背景下,不久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共同举办了《北京国际水墨画展“88”》。
这次水墨画展和理论讨论会,共收到来自美国、联邦德国、秘鲁、智利等14个国家和地区93位画家与理论家们的135件作品和研究论文近20篇。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水墨画无论其丰富的内涵、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还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等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有许多相近之处,由此构成了现代水墨画合理发展的基础,预示着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广阔前景。从这次展览中的许多作品看,尽管画家们大多数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笔、纸、墨、色,但由于观念的改变和对时代脉搏的敏感捕捉,透过题材的选择和对表现对象内涵的发掘与理解,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注入画家强烈的艺术个性,从不同的侧面和艺术角度,表现了物象与意象有机融合后所产生的美妙、神奇与变幻,既保存并发展了传统水墨画中的意境,又包含有强烈的现代意识与时代感;既不失东方文化的精神主体,又可使包括西方人在内的观众产生共鸣。
水墨画扎根于中华大地,但又早已不独为中国所专有,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乃至欧美等西方国家,都已先后传入并发展了水墨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水墨画已成为国际性的艺术品类,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水墨画的现代化,也已成为海内外水墨画家和理论家们的共同重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