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继续揭发山东文联领导干部的恶劣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3-12
第6版()
专栏:

继续揭发山东文联领导干部的恶劣作风
编辑同志:人民日报读者所揭发的前任山东文联副主任于寄愚和秘书长刘知侠两人的恶劣作风,完全是事实。我们除完全同意外,再作一些补充:
一、于寄愚和刘知侠都是以“功臣”自居,不求上进、贪图个人享受的腐化堕落分子。他们突出的表现是成年不做工作,一味吃喝玩乐。于寄愚从来不过问文联任何工作,天天吃酒作乐,到了傍晚,喝得酩酊大醉,就坐着小汽车,开往北洋大戏院去胡混。有时散戏以后,他的戏瘾还没有过足,就把未下妆的女演员叫回机关唱戏。于的“公馆”正在机关的中心,窗子面临马路,惹得行人止步,窗外若市。机关里工作了一天的干部,被他们唱醒,一肚子的烦恼,敢怒而不敢言。
二、刘知侠特别喜欢讲“派头”。他成天背着从淮海战役中私自弄来的“卡宾枪”,到处找鸟打,任意浪费子弹,不顾纪律。刘知侠的爱人刘苏(原文工团团员),经常不做工作,也不学习,住在文联里,吃中灶(刘苏本是大灶待遇),并且随便支使机关通讯员。
三、于寄愚和刘知侠从来很少参加政治学习,也不参加业务学习,每天睡到“红日三竿”还不起床。同志们多不敢提意见。有一次,有一个比较负责的干部向于寄愚反映:大家对他睡懒觉不学习
(对待整风也是如此)有意见。而于则这样回答:
“你们全当我死了。”刘知侠领导编辑部的工作时,
“山东文艺”发生了许多带有原则性的错误,他不问不闻,竟擅自跑到青岛去“消夏”。他明知道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要开宣教会议,却故意避不参加。他曾是“山东文艺”的副主编,他从没有说过一句
“如何贯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话。他竟毫不加考虑地把于寄愚写的“把地主比做猫、把雇贫农比做老鼠”的一篇有原则错误的杂文,刊在“山东文艺”的首页。
四、于寄愚喜欢玩“金鱼”,刘知侠在一边喝彩助兴。单修鱼池、买鱼缸,就花费了公家几百万元。他指定了一个“金鱼秘书”(周中瑜),和三、四个通讯员,专门饲鱼和到街头选买各色名贵金鱼,还要轮流到大明湖捞鱼食。于寄愚和刘知侠整天不作工作,坐在池旁赏鱼。特别是于寄愚,他不管烈日和风雨,在鱼池旁一站,就是两三个钟点,机关的干部暗中反映:于副主任关心我们,还不如金鱼的百分之一。
五、于寄愚和刘知侠最感兴趣的工作,是经营
“大观电影院”。但这个电影院经常带头放映色情、庸俗、有毒的影片,如:“绣鞋奇案”“说谎世界”“双枪女侠”“痴男怨女”等等。他们打着
“文联”的招牌,单纯为了牟利,毫不顾及政治影响。当大众日报把读者对该影院的批评文章转给于寄愚和刘知侠看时,他们不但不虚心检讨,反而压制民主,将批评文章压下不发。他们牺牲党的政治影响,一心要把“大观电影院”变成私人的“摇钱树”和“金库”,赚来的钱都被任意挥霍了。过去山东文联每天晚上都有打“麻将”的声音,有时楼上一桌,楼下一桌,互相赛赌。
总之,于寄愚和刘知侠已把山东文联变成一个旧式的旅馆,和革命的文艺团体毫无相似之处。而于和刘本人,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正在日益堕落。我们要求他们两个人作公开的深刻的检讨,以便清除山东文联在群众中的坏影响。
几个文艺学徒
编辑同志:对山东省文联领导干部的铺张浪费、官僚主义作风,已有不少读者公开揭发。但我觉得还有加以补充的必要。山东省文联负责干部有“山头”作风和自满情绪。他们平素不研究文艺政策和文艺作品,更谈不到组织别人来研究讨论。冯毅之、丁志刚、刘知侠组成一个小圈子,对文艺工作包而不办。文艺整风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开始很久,丁志刚、刘知侠不回文联领导运动,也不彻底检讨,却搬到大明湖畔一个幽静的地方躲风避雨,叫别人“掌握”运动,还美其名曰“离开机关进行创作”。刘知侠藉口“创作”,曾在去年秋天到青岛,以每月二百多万元的代价,在风景区租了一幢小洋楼,整天坐上小汽车,玩玩逛逛,吃吃喝喝,并且和商人称兄道弟。这样,他当然写不出什么文艺作品。他以后又搬到大明湖畔。后因避不过“风”,才和丁志刚搬回机关。文联同志发现了很多问题,提了很多意见,刘知侠始终是挤一点谈一点,还发牢骚说:“文联里没‘老虎’,你们拿我当‘老虎’对象啦。”
于寄愚任文联副主任时,放着很多工作不管,用五十万斤小米组成一个京剧院,过了几个月,此剧院垮台散伙,白白浪费了五十万斤人民的小米。山东文联领导干部的这种严重的错误和缺点,应该从文艺界中彻底清除。 林昕 田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