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力争明年农业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6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力争明年农业丰收
夺取明后年特别是明年的农业丰收,是刚刚结束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国粮棉生产自1984年登上新的台阶之后,已经连续四年徘徊不前了,应当力争明年有一个新的转机,以适应人口和粮食消费量日益增长的需要,给改革、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生活的稳定与改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年年岁岁盼丰收,明后两年的收成尤其紧要。根据中央的部署,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争取明后年农业丰收同实现中央的这个部署是密切相关的。很显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平抑物价、稳定大局至关重要。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解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问题,一方面要抑制总需求膨胀,另一方面要用很大的力量来改善和增加有效供给,特别是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了粮食,解决好“菜篮子”问题,社会基本就安定了。明后两年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要适当放慢,基本建设规模要压缩,但农业特别是粮棉生产不仅不能放慢,不能压缩,而且发展步子要加快,工作要加强。否则的话,农业不顺利,“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治理经济环境的目标必然要受到严重的干扰。
还应当看到,如果说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过热的话,那么这种“过热”主要表现为工业过热,而相形之下却是农业热度不够。这种冷热失衡的状况,是农业出现连年徘徊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近几年农业投入不足。一些同志虽然知道农业重要,知道离了农业、离了衣食温饱,改革和建设的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并且也在喊以农业为基础,而实际上只热衷于追逐工业增长速度,在他们头脑里,“工业来钱快,农业来钱慢”的观点根深蒂固。农业作为一个无可替代的基础产业的地位,在许多地方摆得不正,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改变这种工业过热、农业偏冷的状况,协调工农两大产业的关系,大力发展农业,是符合治理经济环境的总要求的,并将对其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夺取农业丰收都是明后两年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大事,这一点必须引起全党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农业徘徊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夺取明后年农业丰收有没有把握呢?有的同志对此是有怀疑的。我们认为,农业徘徊的局面是不容忽视也不容盲目乐观的,但也决没有理由悲观。农村改革历时十年,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已经出现了重大转折,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十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且使农村经济的活力与实力大大地增强了。今年粮食生产虽然受到灾害的影响,但农村的其他产业和大多数经济作物,仍有较大发展,农民的收入将进一步增加。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已引起全国上下的密切关注,重视农业的空气日渐浓厚,在治理经济环境的新形势下,一个更加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开始形成。我国农业从总体上来看还处于开发阶段,农业包括粮食和棉花的增产潜力很大。为了夺取明后两年的农业丰收,党和政府业已制订了不少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投入有所增加,粮食收购适当调价,生产资料供应会好于今年,这些都是冲破农业徘徊的有利条件。
一些同志看到,有些农民种粮种棉的积极性不高,气不大顺,因而对于粮棉生产信心不足。不可否认,由于粮棉产品比较利益下降,农民种粮种棉的积极性确实受到很大影响。但这种情况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应当相信,在革命战争和今天建设中作出过重大贡献、真心拥护改革并在改革中得到实惠的我国农民,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为了长远利益必须分担困难的道理,原原本本地告诉农民,是能够得到他们理解的。我们的原则是,一方面国家包括地方政府要想方设法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服务,尽可能地帮助种粮种棉的农民解忧排难,使他们能顺心顺气地投入生产,并在收入利益上得到一定的照顾;另一方面,又要说服、动员农民,积极完成国家安排的粮棉生产、销售任务,为了支持改革与建设的大局,继续为国家尽一些义务。如果把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农民种粮种棉、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的。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工作的领导,把发展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明后两年经济调整时期,要把更大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发展农业方面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冬明春要在农村开展一次形势教育,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形势,全面理解改革;同时要发动和组织农民,掀起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抓紧今冬明春的这两件大事,对奠定明年丰收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当前全国农村总的形势是好的,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全党重视,各方协力,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依靠政策依靠科学,增加农业投入,争取农业稳步发展,首先夺取明年丰收,是完全有条件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