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求新则兴——记闻喜玻璃器皿一厂厂长杨立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6
第2版(经济)
专栏:

求新则兴
——记闻喜玻璃器皿一厂厂长杨立长
张岸涛 毛志远
在人们面前,他显得那样的特别,1.86米的个子像个打篮球的,52公斤的体重却使他犹如一根豆芽菜。杨立长,有着黄土高原养育起来的人的那股木讷憨厚劲儿。
然而他实在是一位强者。在玻璃器皿行业,说杨立长是位响当当的人物显然不为过分。因为他创造了自己新形象:
18届、22届全国工艺旅游品展销会上,山西省闻喜县玻璃器皿一厂生产的“闻花”牌明料刻花高级酒具和水具两获旅游新产品奖,而在这之前,全国玻璃器皿行业还从未有什么产品获过此类奖;
今年在广州举行的旅游产品订货会上,闻喜的玻璃器皿又大出风头,订货会玻璃器皿成交额中他们占了七成;
1987年、1988年,连续两年提前7个月完成承包利润计划;
350多个花色品种飘洋过海,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已超过千万美元……
出新致兴,出奇制胜,是杨立长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他是一只老母鸡”,西北轻工业学院一位教授诙谐地说,
“选择了一个好时机,他在下蛋!”
近几年,闻喜县玻璃器皿一厂在杨立长这位硅酸盐专家的带领下,以每6天推出一种新产品的高速运转,得到了同行的肯定、赞许。
求新则兴。这个认识是玻璃器皿一厂用痛楚换来的。1984年冬,杨立长到天津口岸签订供货合同。由于当时产品单一陈旧,合同告吹。产品断了路无异于“砸锅”,杨立长为此坐卧不宁。回厂之后,他决心双管齐下,从头做起。他南下西安,找到当年的老同事,牵线搭桥,与西北轻工业学院“联姻”,以高校的技术作后盾,并派出20多名骨干工人,到该院学习专业技术;同时,他在厂里组织了一个新产品开发攻关小组,向多品种、多花色发展。杨立长自己则广泛收集国内外技术资料,购买图书资料1800余册。宾馆开会、电影电视,其中餐桌上的器具都成了他专心捕捉的“猎物”。
闻喜县不像大城市那样四通八达。杨立长为及时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信息窗”,在全国“十大”百货商场常驻“工厂信息员”。杨立长就和攻关小组依据各地收集到的信息,制出图纸,让职工品评,然后再修改完善,试制出国内外用户喜欢的新颖产品。今年1月,他主持试制的适用于意大利人用的高脚“8801”扭曲杯,受到意大利客商的称赞。8月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省城太原拿到了美国某公司驻京客商所需的玻璃器皿样品22件,回来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使用户十分满意。
竞争是发展的前提。杨立长说,只有通过激烈的竞争,产品品种才会多起来,质量才能好起来。一个企业如果技术力量雄厚,就会因失去竞争对手而淡漠竞争意识,新产品就难以推出。全国玻璃器皿企业不少,但能与他们厂竞争的对手不多。倘若有意识地把技术人才输送到兄弟厂家,扩大竞争面,才能激发自己的竞争意识,促使自己在技术上求新,从而推动产品出新。把一个厂分成六个厂,开展内部竞争。不但向兄弟厂家介绍新技术,而且把自己花钱培养出来的100余名骨干,无私地输送给兄弟厂家,走出了一条“强人——弱我——再强我”的路子。扩散经营前,器皿一厂年产值只有218万元,利润18万元;扩散后分别达到525万元和100余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