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北海道纪行(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6
第7版(国际)
专栏:

北海道纪行(上)
人民日报代表团
秋意正浓的北海道,果然是一块富有魅力的土地。
北海道之行,是这次访问日本的一个重要日程。此行并不在于欣赏这里牧歌般的田园风光或者领略一番日本式的北国情调,而是接受出面接待的《朝日新闻》同行的建议:要了解日本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不可不看北海道。
北海道古称“虾夷”,原属罕有人烟的不毛之地,只是到十五世纪后本州居民始移居此地,从事渔猎。明治维新初期,中央政府始设开拓使,改“虾夷”为“北海道”,其开发的历史到今年刚满120年。战后,北海道实行地方自治,开始了有计划地大规模开发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环境,北海道的工业建设起步较晚,没有赶上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快车。北海道面积占全国的22%,人口仅占4.7%,地广人稀。其产业构成,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高,第二产业比重低,工业产值占全国的2%,人均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平均劳动时间则高于其它地区。在人们的印象中,北海道被看成是高度发达的日本中相对的发展中地区。
在北海道第一项日程是参观南大夕张煤矿。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煤炭基地,储量占全国的一半,煤矿又以大夕张煤矿最负盛名。矿长安月先生介绍说,这里的煤层虽形成于新生纪,但煤质优良。由于复杂的造山运动,地层紊乱,断层很多,是属于“世界上开采条件最差的矿山”,他又以技术专家的自信表示,多年的技术积蓄,该矿具有“世界上最高的开采技术”。矿长说,
“日本的煤炭产量虽无法与年产10亿吨规模的中国的产量相比,但毕竟也有过5400万吨的历史纪录。可惜此后逐年下降,去年产量是1250万吨。三等矿业公司的14座矿山目前只剩下南大夕张煤矿了。这里虽有年产120万吨的生产能力,去年只生产了63万吨。”说到这里,他面带愁容,似有无用武之地之感。
我们问到煤产量下降的原因时,对方回答说,主要是日本能源政策的变化。由于生产成本和日元升值的因素,国内产煤不如从国外买煤。从国外买煤,每吨约8000日元,国内生产每吨要1.6万日元,优质煤2.5万日元。尽管2.5万日元一吨,仍是亏本,国家还要补贴一些。
参观南大夕张煤矿,使我们看到了日本经济的另一个侧面。战后以贸易立国为国策并获得巨大成功的日本,巨额贸易顺差引起世界上诸多不满,不得不调整其经济产业结构,增加进口,扩大内需。在国际竞争中,也不得不逐步放弃某些失去竞争力的产业,关停并转,集中生产高附加价值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但对于国内的某些行业来说,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同时伴随着困难和痛苦。原有的就业机会减少,裁减下来的人员需要另谋出路。陪同的朋友说,北海道行政当局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第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的压力。
除煤炭以外,在北海道产业中占重要地位的农业、牧业、渔业、钢铁、造船等行业都在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受到冲击。由于农产品进口自由化的压力,北海道的农业生产受到挑战;钢铁、造船业的不景气,被迫缩小生产规模;世界上通行的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主张,使日本在北太平洋的远洋捕渔水域受到限制;在一些矿山、钢铁、造船业集中的城镇,由于矿山的关闭,生产规模缩小而出现冷落;苫小牧地区有一大片为招引企业前来投资建厂的用地,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闲置待用。显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北海道面临不少有待解决的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