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服装文化与美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8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服装文化与美育
徐恒醇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航行到非洲时,曾经把一段红布送给一个翡及安土著居民。那人不是把布作为衣着,而是和他的同伴将布撕成细条缠绕在冻僵的肢体上作为装饰,他感到非常奇怪。这说明,在某些原始民族那里,虽然已经盛行各种人体装饰,但仍然没有着衣的习惯。服装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产生的。
人们常说,衣服的作用是御寒遮羞。从服装在日常生活中最起码的作用看来,确是这样。但从服饰产生的根源说来,并非如此。正如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所说:“遮羞的衣服的起源不能归之于羞耻的感情,而羞耻感情的起源倒可以说是穿衣服这个习惯的结果。” 从原始的本能情欲的激发到性的自制,这中间经历了重大的伦理进展,由此而形成了着衣的习惯。御寒遮羞反映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方面的关系。今天服装的功能已不仅是御寒遮羞,而更多地在于促进健康与审美了。
服装以色彩、款式和质料构成了一种造型语言和表达某种文化意义的符号,因此具有信息沟通和传播的机制。通过服装,人们可以表现自己,也可以了解别人,影响别人。在街道上,人们凭服装识别出交通民警和一般百姓。在婚丧嫁娶中,在喜庆节日里,人们以不同的穿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衣着穿戴还组成了一种特殊的风土人情,反映出不同的习俗时尚和物质文化水准,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时装的流行构成了一种时尚,衣着的变化成为社会心理的一种测量计。
服装具有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功能,并且具有信息沟通和传播机制,通过社会控制可以使服装发挥极大的审美教育作用。这是一种润雨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把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结合起来,通过审美趣味的诱导,形成对高尚情操和审美理想的追求。
服装可以丰富人的感受力,增添生活的情趣。服装最显眼的是色彩。色彩可以唤起人的联想,产生某种象征意义和审美氛围。质料的柔韧或挺括、造型的变化和韵律也给人以音乐感,可以充分表现出人体美的特征,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气息和青春的活力。
服装可以形成生活的秩序感,促进社会交往的和谐。在矿山、机械和冶金等部门的生产现场,穿着合体而规范的劳动服装,形成一种井然的秩序感,穿着与生产场合的协调产生出特殊的工作气氛,振奋了人们的精神,有助于操作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标志鲜明的各种职业服装为人们提供了识别功能,有利于各种社会交往和服务。秩序可以产生美感,可以形成精神力量。
服装可以表现人的个性美,有助于人们审美理想的形成。虽然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是从衣着也可以看出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状态。在衣着上为人们的审美爱好和个性自由保留有广阔的天地,通过社会的引导和暗示,可以使人们树立审美理想和美好的追求。
服装可以表现职业特征和民族气质,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对职业和民族的自豪感。人民解放军和人民警察的服装经过改革,给人一种英姿勃发的朝气,使这支队伍的形象与它的性质和时代气息相吻合,从而也提高了作为人民解放军和人民警察一员的自豪感。同样,一种能够体现某一岗位或企业工作意义、风格或特征的服装,可以成为这一企业或职业的标志,从而加深人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凝聚在民族的心理中,形成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抒情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中华民族有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族气质,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其中有深沉、含蓄重内蕴的气质,也有热情、奔放和豪爽的性格。形式多样美观的服装,能表现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形象和风貌,激发民族自豪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