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在治理整顿中坚持实施沿海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9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治理整顿中坚持实施沿海战略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以后,有的同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治理整顿期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否应该缓一缓?
对此,很有必要作出分析和回答。
这种疑问,把当前的治理、整顿同实施沿海战略对立起来了。实际上,这两者是统一的、一致的。在当前治理、整顿中,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不应停顿,而且应该从各地实际出发,抓紧进行,踏踏实实地进行。
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不断扩大“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将有助于整个经济环境、经济秩序的治理和整顿。我国是个大国,但某些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并不多,再加上近几年存在的经济过热现象,尤其是加工工业发展过快,因而国内市场原材料供应紧张状况有所加剧,并从中派生出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猛、流通领域“倒爷”丛生的弊病。实行“两头在外”,无非是更多地进口一些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利用我国便宜的劳动力,加工增值以后再出口。这样就可以减少经济过热带来的压力,缓和国内市场原材料的供需矛盾。这不是将有助于经济环境的治理吗?
沿海地区是我国加工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带。这个地区更多地从国际市场取得原材料,必将缓和沿海同内地互争原材料的矛盾,既有利于内地工业的发展,也减少了沿海工业在原材料等方面的制约,使其更好地发展。
同时,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也将有助于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决不是相反。更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无疑会对外商投资、外商合作更具吸引力;也可以使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换和竞争,从而使外向型经济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这个道理也是不言自明的。
在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人们讨论得比较多的是“两头在外”的比重有多大,“大进大出”的步子实际可以迈多大。在这个问题上,既不能要求过高、过急,要把沿海战略的实施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又不能低估了这方面的潜力,因而觉得难以有所作为。事实上,自今年年初中央提出沿海发展战略以来,沿海地区“两头在外”的比重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据统计,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两头在外”产品的比重已由原来的3%,提高到10%。可以说,时间不长,成效显著。如果从那些搞得好的县市看,步子就迈得更快了。
沿海地区在实施发展战略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主要是有的地区、有的企业没有在“两头在外”、“以进养出”等方面做出更切实的努力,反而利用在政策上、经济上的某些优越条件,热衷于在国内市场上抬价抢购原料和某些紧俏商品,并不顾国内市场供需紧张状况,只从局部利益出发,把这些国内市场上急需的原材料和商品不适当地出口。国内市场上的某些争购“大战”,也与此有关。这也是在目前的治理和整顿中应该加以解决的问题。
总之,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指导方针。在实施这个战略时,既不可一哄而起,也不要因我国经济作某些调整而有所放松、甚至发生动摇。当前,把治理、整顿同实施这一战略结合起来,则是至关重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