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时代的效应——看几位农民企业家的名片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9
第2版(经济)
专栏:

时代的效应
——看几位农民企业家的名片册
新华社记者 王进业
领导8个企业的山东省莱州市淳于村经济“总管”王洪举,向记者晃了晃手里的一厚本名片册说:“若不是改革、开放,我这个庄稼汉做梦也想不到会结交这么多的人。”他翻到河北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夏眉丞的名片,激动地说:“这个人我可永远忘不了!”
1984年初,王洪举不甘心让全村2000多口人都捆在土地上,要去找在河北省一家铝加工厂工作的邻居,琢磨从那里打开突破口。村里不少人听了直摇头,“咱连一句行话都讲不出,拉锄钩子的手搞不成那玩艺儿。”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王洪举最后还是去了。王洪举靠韧劲和真诚感动了当时担任那家铝加工厂的厂长夏眉丞,5个月后双方联营生产铝箔纸和铝合金门窗的铝厂建成投产,年盈利140多万元。
在一间挂有山东、全国和世界地图的办公室里,莱州市西由镇光明村铅笔芯厂厂长孙振茂拿出他的名片册向记者说:“我手里的名片足有300多张,有同行的,有客户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他指着香港普乐斯有限公司鸿升工程公司董事林梧铭的名片介绍说,“今年我们搞了一个300万元的合资项目,生产出口产品。”
孙振茂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当过瓦工,搞过铸造,修过电表。他说:“那时候搞工副业的人整天灰溜溜的,我还挨过批呢。”往事不堪回首,未来却是光明的。1983年他率先办起铅笔芯专业生产厂,4个系列30个规格品种的铅笔芯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年销售量占同类产品国内销售量的1/3。1985年他设法把自己的产品送上了广州春交会的货架,可是没人搭理他这个“无名小辈”。水路不通走旱路。孙振茂免费向外商赠送了1000多盒样品。不久,西德铅笔芯检验中心反馈回信息:各项技术指标可与台湾、南朝鲜的产品媲美,属国际一流水平。五大洲的11个国家和地区向这家中国乡村小厂敞开大门。
近年来,孙振茂“领衔”的铅笔芯厂,已累计创汇60多万美元。
山东省蓬莱低压电器厂厂长宋维伦掂着一大摞名片带有几分自豪地说:“这些多数是我的用户”。他抽出一家国营大厂厂长的名片告诉记者,“头两年我们处处求他们,现在他们也需要我们了。”他又找出日本电器株式会社技术部长的名片,“这位日本朋友是主动找上门来要求给他们提供200万只开关的。”
创新,开拓,敢为天下先,这位顶着高粱花子长大的农民80年代初办起一个塑料制品厂,效益不错。后来他发现塑料厂多了,决定转产市场容量大且国内生产水平又不高的低压电器开关,生产出了漏电保护开关,结束了我国一直靠进口的历史。
这里记述的只是山东省近几年从广袤的大地上涌动出来的130万位乡镇企业厂长、经理中的几个。有人说,他们手中的一本本名片册,散发着时代的气息。也有人据此说,作家高晓声笔下孤陋寡闻的农民陈奂生的形象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