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山东利用黄河水资源成绩显著 灌溉面积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9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东利用黄河水资源成绩显著
灌溉面积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本报讯 山东省引黄事业迅速发展,黄河水资源得到较好利用,灌溉面积比10年前翻了一番,已达到2500万亩,引黄放淤改土、补源蓬勃兴起,对促进全省特别是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地处黄河沿岸的鲁西北地区,降雨偏少且分布不均,地下水源不足,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影响很大。引黄灌溉是这一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国家在近10年内对引黄渠道工程投资7020万元,新建、改建引黄闸26座、虹吸管32条,总引水能力达到2150秒立米,万亩以上的引黄灌区发展到62处,其中百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就有5处。10年来,全省连续干旱,平均每年引黄河水69亿立方米,灌溉2500万亩耕地,促进了粮棉大幅度增产。鲁西北五地(市)(菏泽、聊城、德州、惠民地区和东营市)小麦单产由100多公斤提高到250公斤以上,棉花单产也由15公斤提高到70公斤左右,引黄灌溉年总效益达到4亿多元。农民群众高兴地说:“粮棉增产两件宝:一靠党的政策好,二靠黄河水来浇。”
黄河泥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肥料,用来放淤可以改良土壤。10年来,国家专项投资1394万元,先后淤改土地100万亩,使一些多年的贫困乡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东明县马头乡有4.9万亩耕地,淤改前单产仅42公斤,总产201万公斤;淤改后,总产达到1600万公斤左右,去年全乡有239户农民上交国家小麦过万斤。
在引黄淤灌的同时,还补充了内河、湖泊大量水源,供给了胜利油田和沿黄城镇工业、生活用水及滨海地区人畜吃水,“引黄保泉”工程已经竣工,每天可向济南市供水20万吨,并使沿途高氟区的170万居民喝上甘甜的黄河水。 (司毅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